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张晶晶:中国农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你得跟上趟

[ 作者:张晶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319 更新时间:2017-04-24 录入:王惠敏 ]

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世界农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追求高产——多样化——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阶段。

在短缺经济时代,因为生产条件、技术手段和种质资源的限制,生产足够多数量的粮食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人口的供养、社会的稳定,就意味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和富国强兵。因此,“高产”在这一时期,在全世界都是压倒一切的主题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满足了“口粮”数量上的基本需求后,随着农耕方式的高度化,必然会逐步形成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多样化,随着世界各国消费者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核心概念为标识的高品质农产品,在农业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而且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流之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因此更加注重农业产业的综合功能和重视食品安全与营养,并且更多地强调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是一种现代化农业观念。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各有侧重,但共同点都是要求保护资源和环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世界农业由追求高产到多样化再到高品质最后到可持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农业发展正在经历由多样化向高品质过渡阶段,迎来了新机遇。

国家从总体方针政策上要求农业优化结构,突出质量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加大对农业发展支持保护力度,推进各种政策完善农业保护制度,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毒奶粉、瘦肉精、毒生姜等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感到深深的忧虑,国家政府部门从立法和管理体制角度开展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深化工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惩罚措施,督促企业在食品生产中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控制。这说明,国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由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向农产品生产的重心转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将面临变革。

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作为国民经济骨干力量和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在生产规模及效率、机械化及技术、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创新能力及品牌方面的优势,远非个人或者农村合作社可比。国有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当前一些地方农业生产活动使用化肥、剧毒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入世以来,以欧美为首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世界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加大在中国农业领域内的投资。

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农业,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带动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一定冲击,中国农业正面临国际农业跨国公司的渗透和垄断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积极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与农业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促使我国农业同国际农业发展接轨,在竞争中更好地维护产业安全、提高了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结构扩大内需的重点,也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优质农产品。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品牌化的农产品则代表了信赖、放心和高品质。做大做强合作社,依托它来发展农业品牌,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目前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发展目标。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47.9万家,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森林大宗认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风险控制应急机制,培育与发达国家农业跨国巨头相抗衡的中国农业跨国公司,加强对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性扶持,保障中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推进,中国跨国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要提高企业的防范意识,谨防跨国公司渗透中国农业产业链和恶意并购。民营企业要提高自身农业的品牌竞争力,以品牌为立足点,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施产业化经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