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素质,促使其早日转变思想,拥有一技之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在精准扶贫中,尤其要注重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要注重贫困人口的教育培养。从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发现,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普遍缺乏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因素。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在云南鲁甸县考察时说:“扶贫先扶智,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学到一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因此,扶贫最关键的就是解决教育问题,通过出台鼓励性政策,对贫困户子女进行助学帮扶,促使其树立重视教育的观念,并引导未能就读高层次学校的学生参加技能培训或就读职业技校,争取学到一技之长。
二是要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开发中,不仅要重视贫困户子女的读书问题,更要重视当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在当前的基础上,要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充分利用“雨露计划”,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扶持对象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注重本地产业的培育。
三是要重视贫困人口观念的转变。习近平强调:“如果扶贫不扶智,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因此,扶贫开发既要重视“输血”,更要重视“造血”。必须将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和信心。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宣传引导,不断加强对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教育,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树立积极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引导贫困群众逐步形成积极进取、主动谋事创业的观念,不断消除在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的“等、靠、要”思想,促使其思想观念的转变,实现从“等(政府来)扶贫”到“(自己主动)要脱贫”的转变。
作者简介:高小波(1985— ),男,河南洛阳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教师,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乡村社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