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山东省供销社在总结基层代耕代种、代售代销做法的基础上,从农业服务供给侧发力,创新土地托管模式,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走出了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土地托管连续四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还写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李克强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汪洋副总理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之中,其服务模式充分吸收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之中,这一模式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服务创新。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农民经营主体和收益主体地位不变,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农民将耕地和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交给供销社托管,开展全程和多环节服务。供销社以服务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为主攻方向,对分散经营农户,通过承销共建、土地和种植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托管可增加种地面积10%以上,亩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15%左右,粮食作物增产10%—20%,提效400—800元,经济作物可达千元以上。
在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成本高、利润波、转型难的情况下,我们服务的五万个经营主体保持了稳定的经营收入。规模化服务与规模化经营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请农民打工已经成为亮丽的品牌。
2014年3月,国务院把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安排在山东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土地托管现场,汪洋副总理给予高度评价,向在场的总社讲,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请农民打工,很好地解决了总书记提出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
2015年6月,时任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区深化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三农土地托管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典范,怎么鼓励都不过分。
二,载体创新。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土地托管股权,由县级农业服务公司与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投资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平原丘陵3公里、山区6公里的土地托管服务圈。按照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农民合作社在联合社的出资比例不低于80%,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出资比例不低于70%,从而使农民社员在为农服务中心的持股最低为56%,以此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和可持续运营。
三,积极创新。以3控3×6 1 双线运行机制为核心,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3控就是省市县控股社会龙头企业,县级社控股农业服务公司,乡镇农业合作联合社控股为农服务中心,确保为农、务农、兴农。3X6,就是以上级县解决下级县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为原则,省市县和乡镇分别承担6项服务,就是为涉农部门免费搭建服务平台。通过激励机制,采取经营服务上下贯通,形成为农服务一条龙。土地托管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其核心价值首先是在不出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服务规模化,解决了家庭经营细碎化问题,找到了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农情、统分结合双重经营体制,和农业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实现统分结合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丰富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内涵。其次,它不产生租金,能够有效避免非粮化、非务化倾向,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土地托管形成的规模化优势,推动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路径选择。
第四,它不仅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又不甘心土地撂荒的问题,实现了农民打工种地两不误、同增收,而且还为外出农民保留了完整的返乡退路,发挥了农村稳定器、蓄水器的作用。
在昨天国务院召开的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山东省副省长作了典型发言,汪洋副总理充分肯定了山东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试点经验,他指出,山东探索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避免了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农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子,目前已推广到22个省。我们将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优化农业服务质量,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山东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