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谈化解农村矛盾
我是2011年担任村支书的,到现在已经6年了(之前担任了9年村委会主任)。在农村,会遇到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不解决,会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那么,这些矛盾怎样解决呢?
及时调解
2016年六至七月份6轮强降雨,导致五组低保户涂年山家中大水漫溢,墙脚浸泡,房屋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不停蹄赶到涂年山家中,迅速帮助他转移财产,安排他住进隔壁邻居李大爷家中。刚安顿好,房子就倒塌了,幸亏转移及时,避免了一场灾难。
事后,我安排一名村支委主动联系施工人员,我们村干部人平均垫付5000元,共计2.5万元资金准备为涂年山重建房子,但在这时涂年山本人又不准建,他提出了要建楼房,不建楼房不准施工,又骂村支书,又骂主抓此项工作的支委。但村“两委”班子不等不靠,迅速找到其亲属给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当场承诺新建起来的房子内外粉刷,面积不小于原来住房,用砖混结构建砌,用铝合金门窗。涂年山这才答应动工。在正准备动工的时候,涂年山房子有一堵墙是隔壁农户出的砖,村“两委”迅速与隔壁李大爷商量,折现金500元给李大爷,才得以开工。
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一座占地60㎡的新房拔地而起,后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该农户的门前道路得以硬化;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该农户免费安装电表、电线;在水务部门的支持下,免费安装了水表接通了自来水。在涂年山搬进新房的当天,周围的老百姓说:“还是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用心调解
2014年,七组有80多亩荒废宅基地,只有3户老年人在此居住,村“两委”班子组织三、七组的群众代表及这3户老年人商量,决定上报镇土管所将该片土地予以整治,在整治的初始阶段,按照政策给予三农户赔付,两农户高兴地搬进了子女们的家中,只有肖继学老人拒不答应搬到子女家中。因为他身体患有疾病,子女们的思想工作也做不通。
在这种僵持的情况之下,我们“两委”班子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将已搬迁的田块予以整理,没搬迁的田块暂缓整理,土地虽然整理了,但不能验收。开弓没有回头箭,村“两委”迅速找到肖继学老人继续做思想工作,动员他到儿女家中暂住两个月,村里负责还建原住房面积的新房给肖继学,肖继学仍不相信,村里跟他签合同,承诺两个月内没新房住,就搬到村支书家中住。这样肖继学才搬迁,土地平整工程迅速完工。
如今80亩土地厢沟成形,种上了郁郁葱葱的庄稼,肖继学老人逢人就讲:“这班领导说话算数,我信服。”
依规调解
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确权颁证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我村也不例外,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二组60亩果园地无法确权颁证,两户承包者赴镇、市咨询律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找询政策依据无果,村领导经过多次调解也无效。
原来在97年土地发包时,60亩土地分给6户,户平均10亩,其中有两户(任道静、周友国)承包者在2000年时直接弃田外出务工,依据当时政策,基本农田不能抛荒,当时村领导经过多次做工作,把20亩抛荒地转包给唐桂枝,唐桂芝转包后,就将20亩白田改成水浇地。时至2015年“确权颁证”引发农户要田热潮,原承包户任道静与周友国想要回原来各自的10亩地,唐桂芝又不放弃。这件事一直困扰二组“确权确地”工作。后来在镇“确权办”、国土所工作人员以及村“两委”班子努力下,历时6天对农户讲政策、讲法规,依照“确权颁证”有关政策,20亩土地应该归原承包者所有,但任道静与周友国要分别支付3300元土地改造费给唐桂芝,经过多轮的调解,最后3户都欣慰地接受了这个处理结果。
由于及时化解矛盾,我们村现在无上访,邻里团结,社会稳定,一片和谐,村支部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经济发展走在全镇前列。我们要继续发扬担当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把矛盾化解好,让难事不难,谱写治村富民新篇章。
化解矛盾要有担当精神,责任意识。矛盾调解了,人心顺畅了,社会稳定了,经济发展了,这个调解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
(此文为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柳李村党支部书记万雪晴口述,由王敏、李从明、谢甜露、熊泽民整理而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7年02月24日 07 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