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江健: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 作者:江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3 录入:王惠敏 ]

原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政策信号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基本上都与“三农”问题有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8亿农民,农业人口更是占产业总人口的50%以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于25日正式发布。在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曾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其实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导致大量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关键性体制障碍,看准了方向要硬碰硬地直面改革。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我们党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从家庭联产责任制到后来的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些改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促使农民致富增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现在的农村供给侧改革则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上又迈上了坚实的一步,这将同样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围绕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其中具体包括了以下三点:

一是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

二是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意见》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意见》还提出了“农村增绿”。

三是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其中的核心在于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涉以改善微观效率,进而解决供需失衡的短期宏观经济问题。目前农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突出表现在农民对于农产品没有议价权,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供求关系不协调,国内绝大大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现在已普遍高于国外,这源于农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土地租金、劳动力价格、投入品价格、农村购买服务的价格都在节节上升,成本上升就会导致价格不断上升。保持农村农业发展,必须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是必然的选择。而其中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效能,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进而对准存在明显供给抑制政策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领域,着力破除供给抑制政策,释放有效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认真研究导致现在农村大量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关键性体制障碍,而对社会资本进入充分的低技术含量、传统粗放经营“重灾区”必须加速实行引导,对制约创新发展的农业管理机制障碍必须硬碰硬敢于破除。结构性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以及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等等。从长远看,这些改革显然有利于改善微观经济效率,最终会提高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作者系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千佛镇人民政府科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