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焦思颖:用好土地政策,返乡大有可为

[ 作者:焦思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08 录入:19 ]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迁徙或许都无法与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规模相提并论。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步统计,2017年春运客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6300万人次,增长2.2%。

春节期间,中国人如同候鸟般先后从城市离开,回到村落;数日后再从故乡离去。这一年一次的大迁徙,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也连接着亲情与梦想。

春运迁徙人潮中比重最大的当属农民工群体。作为连接乡村与城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桥梁,农民工为了城市发展从事着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却难有归属感。

而今年春节,情况有了不小转变:有许多农民工选择了留在家乡,不再漂泊。据农业部统计,近年来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有450万人。一方面,这得益于制度的保障,多年来集体所有的土地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确保了农民工在城市遭遇发展瓶颈之时,可以返回家园故土;另一方面,多年城市打工的经历让他们看到农村的短板和发展的潜力,而各种惠农政策的倾斜又让他们看到了回乡发展的希望,这是大有可为的天地。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共享发展成果还是被边缘化,是城镇化过程面临的最大挑战。让城市的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是一条出路,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一条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出路。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关键在于政策扶持,用活用好土地政策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土地既可以作为“定心丸”,给其归属感;也可以作为“增长剂”,给其发展的资本。不论是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开展创业,还是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依托现有存量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区,这些都为农民工返乡发展插上了“双翼”。而在住房方面,国家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维护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允许农民工与当地农民合作利用宅基地改建自住房,这些也是给他们的“定心丸”。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国土资源报网 2017-02-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