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高水平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不仅是农业农村面貌的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农村与城镇共生共荣、互促共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7日)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长期性历史任务,是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其中政府和市场的犹如“两只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推动落实,特别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主线,在政策上给予广袤农村以积极的引导与激励,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各项举措在党建扶贫上定方向、出思想,在产业扶贫上定根本、出效益,在教育扶贫上定航线、出技能,在就业扶贫上定基调、出人才。
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长远之策。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促进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力争让农民成为有身份的职业、农业成为赚钱的行业。同时凝聚致力于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政界、学界、企业界、公益界相关人士,共商农业、农村、农民创新发展良策,指点乡村振兴新的远景。
乡村振兴需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经济新常态和乡村振兴新阶段,紧抓党建引领与产业项目,以制度支撑,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挖掘农业新内涵、新功能,全面拓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方为共筑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桐梓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