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邓叔明:强化乡镇干部管理的思考

[ 作者:邓叔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2 录入:实习编辑 ]

——从X镇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中解析

X镇是个一般大小的乡镇,地域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镇政府干部职工106人,其中县财政发工资人员26人,其余人员的工资都要由镇政府自筹自支。前些年镇属煤矿有4个,每年上缴承包款近千万元,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都能保证,干部职工们有很强的优越感。但由于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国家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4个煤矿陆续被关闭,没有了上缴款,该镇失去了关键的收入来源,政府的运转也主要靠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来完成,干部职工的工资经常是拖欠几个月。真是“贫穷家庭”万事哀,一般干部大多无心工作,要么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到政府上班,要么来了政府也只是围拢一团聊聊天、玩于手机,很少有人关心上级政策的落实和群众诉求的解决,一般干部无心做那就要求领导干部更要加努力地做事,但镇领导班子成员的精力必定有限。整个镇不算政府让人第一感觉是慵、懒、散,缺乏活力和务实。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班子对一般干部管理不善。

主要表现形式

一、“怕”字当头。就是怕得罪人,怕出乱子。找不着或喊不动一般干部做事,领导们就自己把事情做了;有少数干部根本不做事专讲怪话和发恼骚,却很少有人站出来制止;一般干部做点事也是看谁(哪个领导)凭感情做;计划生育涉及到本地的干部家属时,这些本地干部当中有不少人跳出来阻碍、干扰甚至指责、辱骂带队领导,而镇主要领导不是教育这些干部,却是责备带队领导工作不妥;规范农村建房该镇已实施多年了,规建办没有为老百姓办出一本宅基地的土地使用证。不是在办事员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的更换分管领导。

二、工作流于形式,以布置代替落实。由于有些一般干部不做事、喊不动,却是听之任之,而领导们不可能可以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他们也只好把工作安排到村干部手中,以布置代替落实,然而不少的村干部以工资低为由责任心不强。因此许多好政策在落实中都是流于形式。如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特困人员等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新农保、新农合等等工作是多么好的政策,但很少有干部深入农户进行调查,只是凭感觉和印象应付地把相关的表格填写好并交上去。并没有真正的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三、作风建设不严不实。有制度但执行不了,考勤机多次被破坏却无法追查,不来上班有人代替签到,一次签到可以往回补签N次,不做事的成天坐在办公室评价、讥讽做事的人,在实行层层压实责任的今天,在责任压实不到一般干部身上时,只能压实到领导班子成员身上。因此领导班子成员往往被一般的琐事所困,而真正为老百姓所办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却没有几件。然而领导班子成员都累了,真有种骏马田间死的感受。

原因分析及思考意见

一、做老好人,亏欠心理。以前的该镇的财政实力雄厚,干部们都有很强的优越感,现在由于经济低迷财力严重不足,有的领导班子成员认为我们现在镇政府非常穷,干部的工资都不能准时发放,一拖就是好几个月,心中对他们有亏欠。如果该发的就没有发,该扣的却要兑现于心不忍,干部们懒散点是可以理解的。该镇虽穷,但要求领导干部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应明事理、懂感恩,更要激发一般干部们的斗志。

二、推卸责任,不敢担当。有人认为干部们的懒散不是在自己手中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回来,更何况自己随时都可能调走,别人都能容忍,为什么自己偏要和他们过不去,去得罪人?可三万多的老百姓却根植于该镇,因此领导班子成员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为袁家人民办实事之中。并要求领导干部们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下得起决心,勇于改革、敢于担当和不怕得罪极少数人,既要善于建立规矩、制度,更要敢于严格地执行规矩、制度。

三、对自己要求不高,松懈怠慢。不少班子成员认为既然一般干部喊不动,自己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要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也只能是被动应付,遇到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避重就轻,呈现出班子成员都是忙忙碌碌却无大作为。因此班子成员应抽出身来多为群众办实事,如每次大下访收集上来老百姓的各种诉求,需要我们一一去调研和帮助解决;在乡镇财力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增收节支;如何利用大面积的荒山增加农民收;如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序化、亮化和美化;如何利用故有的资源发展出新兴产业等等,为老百姓要办的事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班子成员不能蜻蜓点水,要有钉子精神认定了某项工作就要钉进去,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办成一件事。

要强化乡镇干部的管理,首先要从关心、帮助干部职工们的角度入手,最起码要把工资按时发放到位,在财力困难的乡镇,更要作为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服务,培育新财力,寻找新出路;要让干部们政治上有奔头,让长年扎根在基层想干事,并能干成事的优秀乡镇干部有机会提拔重用,不能唯“编”论一棍子打死人;让乡镇干部“这潭死水”活起来,要打破乡镇的一般干部不能交流调动的现象,新考入的乡镇公务员不能让上级部门说借调就借调。形成一个良好的良性循环。强化乡镇干部的管理,就是要通过对干部职工们实施一定的制度约束,把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好党在群众中的各项方针、政策。

作者单位:湖南省嘉禾县袁家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