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永苏:加快城镇化是当务之急

[ 作者:王永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3 录入:实习编辑 ]

决胜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民,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农村。根本出路是促进农民向城镇、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两个转移”。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加快城镇化。基本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一个主要差别,就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一般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居住比较分散,村庄规模小,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率低,要达到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如果通过农民向城镇转移解决公共服务问题,在化解农村公共服务难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镇公共服务规模,成本比较低,效益比较高。

发展服务业必须加快城镇化。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以后,服务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服务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正相关,即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占比越大。因为服务业发展需要人口的规模聚集,规模越大,服务业发展的效益越好;规模越小,服务业发展的效益越差。小规模分散的农村达不到服务业发展的最小必要规模,发展服务业的效益最差。因此,必须摒弃让大多数农民在农村就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思路,把发展服务业的重点放在城镇,变非农产业下乡为促进农民进城,持续实施“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让更多进城农民就业居住,成为市民。

提高扶贫效率必须加快城镇化。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条件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才短缺。过去扶贫开发项目的投资效果不佳,输血不少,造血不多,导致长期贫困。改变这一局面,提高扶贫开发效率,必须调整思路,把扶贫开发与城镇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城镇化在扶贫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帮助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到城镇就业安家,把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居住的责任更多地交给政府,把扶贫开发资金更多地投向城市,按照安置贫困人口的多少往城市分配扶贫开发资金,用以解决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居住和社会保障问题,直到贫困地区人口减少到人均资源等于或超过城镇居民。投往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项目一定要做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避免失败导致浪费。

作者: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南日报 2016年11月22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