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从小康村建设到新农村建设,再到目前的美丽乡村,乡村建设与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国家治理的中心任务,十三五规划与中央各部门对乡村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举全国之力精准扶贫,政治性任务已经全面展开。乡村既迎来了希望,又迎来了挑战,但我们从过去实践中总结,凡政府好的初衷却被地方运动式为迎接各项检查而开展,乡村最终坚守建设与发展的还是当地村干部与老百姓,因此复活一个村且能持续发展并带动百姓稳定增收的并不是主管领导也不是投资商,而是国家好的政策支持与实干建设的村干部和村民。那么在现有政策优势下,村干部如何带领百姓复活一个村需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建设自己未来的乡村?乡村该如何复活?
第一:一个村子的复活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立信仰,建民心,促团结是乡村稳定发展的前提,不论从华西村,小岗村到今日的袁家村、郝堂村等村子的成功都离不开村干部带领百姓齐心协力,共同致富的结果。目前的许多乡村在百姓从原有的计划经济、生产关系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道德信仰与经济利益中难以自拔,村干部肩负着树拉正确榜样与新形象,一言一行都影响百姓的价值取向。
第二“村子的复活必须带领百生富足,须认识本村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来支持本村发展。目前美丽乡村的旅游开发并不是乡村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先稳定生产,综合整治,统一规划保持生态才能为以后乡村发展奠定基础,急功近利的产业开发与土地流转都将给本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要建新农村,先建新金融”的郝堂模式值得借鉴。目前村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要组织回乡乡贤共同构建村社共同体,为本村发展吸纳各方人才参与管理运营做准备。
第三:村干部须了解五年后或十年后村子的人员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老人与小孩面临的问题将挑战村子的留存及配套设施建设。所以要开启民智,动员村民组建村部发展规划体系,明确本村发展模式,让百姓看到希望,增强自信,提供政策支持并吸引更多回乡创业青年,村干部要具备平衡各方面的能力与执行力。
第四: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全国城镇化推进70%时更多乡村将进入社区服务体系。村民变市民,村基层组织并入城镇化管理体系中,更多村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村子的灵魂即将丧失,部分城市资本下乡对土地进行流转,村干部必须要有先天性预测未来,村集体经济如何利用土地对接下乡资本,把控土地资源有序利用,科学开发,将百姓利益捆绑其中,让百姓持续稳定增收。在不同地域的乡村朝逆城市化发展还是向城镇化发展必面在村民委员会上选择该村的方向道路。
作者:乡建实践者,高级室内建筑师,CIID资深会员,长沙龙喜博物馆馆长,长沙龙喜乡村学院发起人,湖南古村之友牵头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美丽乡村人文龙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