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们国家首次颁布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这个就是今天星级标准最早的版本。1995年1月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成立了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走在全国服务行业的前列,也走在国际组织的前列。现在,国家发布的旅游业国家标准为31项,或者“30+1”,其中旅游景区标准8项、旅游基础设施标准4项、旅游车船标准4项、旅游饭店标准3项、旅行社标准3项、旅游娱乐标准3项,导游和旅游购物标准各1项,其他基础性的标准加在一起4项。行业标准46项,其中旅行社标准7项、旅游目的地标准6项、旅游饭店标准6项、旅游景区标准5项、旅游基础设施标准3项、旅游温泉标准3项、旅游教育标准3项。目前正在编制和申请的还有21项旅游业国家标准,在研讨的有51项旅游行业标准。
我国旅游标准化发展到今天虽然有很多成就,但它仍有一些问题,首先是市场化程度低;其次是标准的立项、编写和制定缺乏深入细致的专项调研基础,顶层设计不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再次是参与主体单一。
旅游标准化发展趋势主要如下:一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的趋势是“精简”、“瘦身”。随着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标准的立项和编写应具有国际化视野,一些比较成熟的旅游标准应该主动与国际标准“对标”,提高与国际标准的一致化程度。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影响力,积极探索,研究我国旅游标准“走出去”的途径与方法,吸收国外好的做法,在标准这个层面达到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旅游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