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龚典君因严重违反纪律,官商勾结,影响恶劣,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龚典君回忆,看到老板们开着豪车、带着情人出入星级宾馆和高级会所,心里痒痒的,自问:“我的能力不比他们差,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潇洒呢?”(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干部不要当得那么潇洒,要经常临事而惧,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要经常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情况,当官当得太潇洒准要出事。”假如龚典君都能牢记习总的告诫,能“临事而惧”“经常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情况”,我请问,还会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吗?
“当干部不要当得那么潇洒”,也就是说,官员要有起码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忧患意识。用习总的话说就是:“当领导干部就是要有担当意识,我为什么经常讲底线思维,就是要有充分准备,要有戒惧之心。”我注意到,对官员“当干部不要当得那么潇洒”的告诫,是习总早在2013年7月18日就已提出。然而,纵观他提出告诫以来诸多落马官员,其中大多是为了追求像老板一样“潇洒”。
所谓潇洒,原指人形容神情举止洒脱不拘。在九十年代初期,叶倩文名曲《潇洒走一回》,用优美旋律把潇洒演绎得明明白白:“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今天,“潇洒”一词仍未过时,步入小康生活的人们纷纷提出了要“活得潇洒一点、洒脱一点”的口号。的确,当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人们完全有理由活得潇洒一点、洒脱一点。官员也有追求“潇洒”的权利。但作为纳税人钱养活的“人民公仆”,要把握好“潇洒”的内涵。
官员“潇洒”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志向,一种人生的理念。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就现代官员而言,要胸怀天下,造福大众。一代伟人周恩来、邓小平,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等等,都把为人民服务当成毕生的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的一笔,这才是真潇洒。然而,现实生活中,少数官员把“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当做潇洒,把“前呼后拥”当潇洒,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潇洒。最后留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悔恨。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党员干部在与企业人员交往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清白、守法、公平、公正、两袖清风、廉洁干净。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分清楚什么是堕落,什么是潇洒,做一个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平武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