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工作、面对群众时,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说错了怎么办?......如今,越来越多的浙江党员干部发现,“有话好好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小事。赶在7月到来前,宁波的每一位机关党员干部,都收到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今后,如果出现这本口袋书里罗列的44条负面言语、24项负面行为,就可能会被领导约谈。(新华网 2016年7月7日)
党员干部说话不得体,无外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是习惯性语言,平时说话大大咧咧,犯些无心之错;其二是个别干部自视甚高,将自身凌驾于群众之上,认为自己是干部,是“吃皇粮”“领国饷”的人,不把群众放在眼里,说话自然就“畅所欲言”了。
如何说好话,说正确的话,说让群众满意的话?首先,干部建立服务意识。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利是群众给予的,“人民公仆”身份不可颠反,不应将个人置于群众之上,而应放低姿态,脚踏实地的为民办事。其次,学会换位思考。干部在另一个环境下,也是广大群众中的一员,也有事件要通过机关单位办理,将心比心,作为群众的干部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对待,就应给予我们的群众同样的待遇。最后,建立干部考核机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会,干部进行自我反省,接受他人的批评监督;设置群众意见箱,广集民意;建立考核制度,将负面言论纳入绩效考核,将制度落到实处。
如今干群关系紧张,群众认为干部“摆架子”,处处高人一等,态度蛮横;干部认为自己工作辛苦,且还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遭遇投诉满心委屈。其实语言不得当是造成这其中误会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沟通,好好说话,干群关系必将更为和谐融洽。
作者地址:四川省北川县通口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