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组织。它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经济互助,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加快农村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有效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笔者以泸溪县农民合作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例,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及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
泸溪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发展、实现双赢”为目的,依托特色产业,通过“销售+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走出一条合作社参与组建龙头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扶贫发展新路子,合作社、企业与农户之间实现了利益共享。目前,该县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4个,其中涉及种植业89个、林业19个、养殖业96个、其他行业10个,入社会员达7623人,带动贫困农户25387户。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15个乡镇,数量迅速增长,特别是以椪柑、铁骨猪、玻璃椒、油茶、生姜、葡萄、豆腐、佤乡米“八大”产业品牌及养殖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增长较快,发展态势良好。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运行机制。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缺乏服务机制。引导农民组织规模化农业生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以集体行为进入市场不够,运作模式不新,规模效应低下,会员市场谈判能力差,故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抗风险能力不强;缺乏资金扶持,发展不均衡。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困境,乡镇与乡镇发展不均衡,且缺乏资金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对策及途径
严格规范管理制度。经管、工商等部门要积极帮助合作社农民制定章程、办理登记注册等,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管理的等级标准、考核及评价体系,使其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合理规范。
依托特色品牌产业推进发展。围绕椪柑、铁骨猪、玻璃椒、油茶等“八大品牌”,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向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结合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依托特色品牌产业的亮点,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边远山区农民增收。
规范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统一采购、生产标准、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服务。建立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监测制度;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等认证活动。
加快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大型连锁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能人队伍”建设培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能人的培养。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及发展。农业、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要给予合作社更多的资金支持。工商、税务、金融、林业、水利、畜牧等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研究探讨符合实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应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从而不断促进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网 2016-06-1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