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不热的“政府热线”别“凉了”百姓的心
热线电话是百姓与有关部门及单位沟通的渠道之一。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公开电话多达数十个,却存在电话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等问题,不仅使得热线电话难以发挥应有效力,也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新华网 2016年05月17日)
政府设立热线电话的宗旨,就是给百姓提供咨询和投诉的渠道,方便百姓办事,同时也是倾听百姓声音的一个良好渠道。然而一些地方好事没有办好,让群众很是“搓火”,不但不能成为一个好举措,反而招人厌烦,大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如何让“政府热线”真正热起来,成为解决百姓困难,拉近与群众关系的纽带,还得政府下真功夫,抓实效,拿出切实可行之方案来。
政府设立热线电话的初衷,是提高理政问政能力,切实解决百姓的困难。然而在一些部门只是为了应付其事,只是解决有无得问题,至于履行的如何,是不是解决了百姓问题,则漠不关心。持此种想法的多半还是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为“设立而设立”,而不是从“为民服务”的思想出发,遵循的仍然是陈旧的官场规则,“唯上不唯民”,殊不知这样的想法与“政府热线”之功用,实在是谬以千里。所以要根治这种陋习,还需要从各部门自身建设做起,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体,转变思想,改进作风,狠抓实效,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举措的成效,以百姓的满意度为效果考量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根治“人浮于事”,杜绝“空头支票”。
其实从不少“政府热线”空有“线”却无“终端”的现象中,我们还可以推测出这些部门其实有一个潜在担心:本来工作任务就多了,弄这个热线增加工作量不说,还可能起不到实效。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忧,因为百姓(除了个别精神病)不会没事就去打热线的,绝大多数是遇到了不能处理的问题,或者有社会问题的线索要反映才想到“政府热线”的。有事能找你,这恰恰说明了百姓对政府还是信任的。如果通过这同热线电话,解决了百姓的困难与问题,无疑是极大暖心的,极大提高百姓对政府信任度的;反之,被敷衍塞责,或者制作书面答复却无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不单让百姓“搓火”,还会让百姓寒心,政府公信力也无从谈起。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不管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还是“两学一做”都是顺民心之事,密切联系群众所为何事?就是解决百姓困难,凝聚民心。而“政府热线”也是践行党的号召的重要举措,不可将之“束之高阁”,而是要“接地气”“听民声”,最终“解民忧”。
作者地址:绵阳市安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