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上有四种农产品交易方式。第一种是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采用的拍卖式交易,这是最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方式。第二种是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采用的连锁配送交易方式。第三种是瑞士、北欧四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国家的超市化交易方式。第四种是我国大陆地区及东南亚、墨西哥、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采用的对口式交易,这种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三现”,即现场交易、现金交易、现货交易。相对而言,这种交易方式是比较落后的。我们之所以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其原因在于:
第一,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缺少农产品品牌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农产品如果不走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就无法适应西方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现阶段我国农产品都是分散生产、分散供应的,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农产品只有达到品牌化、标准化才能拍卖,否则是无法成交的,因为没人敢竞拍。
第二,我国人口多,农产品需求的种类也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少,农产品消费的品种也很少,所以超市化经营在我国“水土不服”。
第三,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差别。西方国家蔬菜消费基本集中在马铃薯、番茄、莴笋、胡萝卜、卷心菜、洋葱等八、九个品种上。而我国消费的蔬菜品种远远不止这些。新发地市场日常供应的蔬菜品种至少有300个以上,果品的品种有350个以上。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但是应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前不久,我先后两次带队考察韩国可乐洞市场的农产品竞拍模式。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在新发地市场率先尝试农产品拍卖,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拍卖交易保障农民利益,保障食品安全。为了探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新发地市场将选取一些品牌水果、菌类等已经具备规格统一、等级分明条件的农产品进行试点,同时与政府部门合作,对农产品进行前端安全检测,在产品进入市场前把好安全关,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
作者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执行会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社会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