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笔者认为,留才用才,人尽其才,关键在于给人才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
当家长的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全面发展,置孩子的兴趣不顾、与孩子的特长无关,只要感觉好的东西都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填鸭式”教育,导致孩子被动应对,甚至可能会出现抵触心理,教育出的孩子往往各项都略懂一二、浅尝辄止。术业有专攻,人才也是一样,如果这也要求懂、那也要求学,管得过死、要求得太多,就会束缚人才的手脚,制约人才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难以打造“高精尖”人才。给人才一个健康成长的“家”,不能因不懂计算机而否定一名技能人才,不能因英语不达标而弃用一位业内高手,更不能让那些靠学历、职称吃饭的“假大空”,一考定终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旨在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就是要打开大门广纳群贤、拆除门槛知人善用、优化环境造就良才,让人才不再为“名利”、“官位”花费过多的心思、占据太大的精力,甩掉繁重的“设卡把关”的包袱,一门心思、心无旁骛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个家庭之所以能够培养出栋梁之材,离不开立好“家规”,好的“家规”才能带出好的“家风”。这一家规,不是“父让子亡子不敢不亡”的封建统治,也不是管得越多越好、越严越好的霸权条款,而是充分发挥主观意志,激发自身潜能的“助推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就应像这样一个“家规”,要与时俱进,更好地识别人才、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打破过去统管统治的森严壁垒,填平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楚汉鸿沟,给人才更加宽松、更加自由、更加适宜的土壤。
这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增添“家”的呵护和温暖,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身上的正能量。同时,也吸引那些“漂洋过海”的人才登上“回家的路”。
作者地址:山东省临沭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