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达云全:脱贫攻坚要在“高、深、真”上下狠功夫

[ 作者:达云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5 录入:实习编辑 ]

习近平在座谈中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5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灭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世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让我国脱贫攻坚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下大力气、下狠功夫推进脱贫攻坚,推动全面小康。笔者认为,必须在“高”“深”“真”上“见真章”。

思想认识要“上高度”。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执行力,影响到工作成效。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才会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抗在肩上、攥在手上、落到行动上。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国际形象。因此,必须要强化思想认识,要站在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脱贫攻坚工作,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具有特殊意义和光荣使命的政治任务,切实落实脱贫责任,帮扶到户、到人。

脱贫帮扶要“下深水”。 脱贫攻坚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贫困人口全脱贫、贫困县全摘帽。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思路,强化执行,狠抓落实,敢“下深水”。一方面要查漏补缺、纠偏补错,核准贫困对象信息,对已经脱贫的及时销账,对不符合条件的立即清退,对符合条件的重新识别及时建档立卡,确保对象精准、信息准确。另一方面要围绕贫困对象需求,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变“大水漫灌”式扶贫为“精准浇灌”式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脱贫一户不漏、一人不少,努力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

督查督办要“动真格”。督查督办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既能提高脱贫效率,又能提高脱贫质量。因此,要加强考核,逗硬奖惩,敢于“亮剑”“开刀”。一方面要突破常规,督查督办只讲原则,不讲人情,敢于“出重拳”“施硬招”,有问题绝不遮遮掩掩、袒护包庇。另一方面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扶贫工作中踏实勤奋、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拨重用,对扶贫工作中成效明显的单位要给予通报表扬;对扶贫工作中消极懈怠,推进不力,脱贫效果不好的要严厉问责,严肃处理;对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要层层追责,一查到底。

总之,脱贫攻坚决策已定,方向已明,必须要高度重视,以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脱贫、全民共奔小康。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民主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