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转方式调结构的阶段。“十三五”规划我国农业必须实现四个方向性的转变:一是必须从重产量向重产能转变;二是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生态的转变;三是从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四是以一产为主向三产融合提升。为什么要这样呢?
一、大宗农产品多了一、大宗农产品多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我国主要农产品、粮食和主要菜篮子产品总量已是全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450公斤,高于人均世界占有量330公斤水平。
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3亿亩,其中设施化水平超过8千万亩。每年产量8亿吨左右,全国人口人均540公斤以上,相当于我们每个人口人均一天三斤以上蔬菜。水果我们现在人均占有量19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禽蛋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0%,人均20多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水产品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人均占有量达到47公斤,我们动物蛋白类产品加起来,就是肉类、水产品、禽蛋类产品加起来人均占有水平120公斤。
比东南亚一些国家高很多,比世界水平高出许多,高于日本和韩国,比美国水平略低——美国水平130公斤。除了这些主要农产品以外,我们的奶类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产业,现在产量据世界第三,去年进口产量世界第一,人均占有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消费奶还有个习惯问题。虽然人均占有水平比世界水平低,但是快速增长只是过程问题。占有量少的是牛羊肉,人均水平只有5公斤多。
二、农业增产没有增收
从1995年到2014年农业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大部分农产品年均价格的增速只有1.5%到2.7%。但这20年我国物价指数增速是2.26%。也就是说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年均价格的实际增速没有超过物价指数,我们实际种植这些产品单位产品销售价格收益在下降,是负值。这些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而我们的农产品的年均价格增长只有1.5%到2.7%。有5倍的倍差关系。这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但农产品价格始终在徘徊不前,甚至负效益。带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农民收入特别是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实际上是不太理想,
三、农业低效益出现严重后遗症
由于分配格局中农民长期处于吃亏的地位。农产品价格比较低又进一步带来三个问题:
一是廉价农产品不被珍惜,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损失浪费非常严重;
二是由于价格难以提高,生产者主要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加效益,这就不得不使用更多化肥农药,为我们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三是农业资源被过渡利用,生存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我认为以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越来越难以为继的地步。必须进行调整。怎么样进行调整?国家新一轮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总的目标是十个字:稳产、提质、减损、降耗、增效。
四、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改变
我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达到将近8000美元,8000美元什么概念?实际超过5000美元以后从任何一个国家来看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就是原来人们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主要收入用于吃穿消费,物价指数提高以后人们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人们有大量的钱可以用于消费加工制品、旅游文化,所以从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对于工业制品、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从农业转型升级要求来看,农业发展到今天,要提升产业化水平,要提升竞争力,提升质量效益必须两个延伸。一个是纵向把产业链向纵向延伸,另一个是横向扩展,把农业从单一的一个生产性的功能向文化功能、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多功能扩展。所以现在这个阶段无论满足消费需求来看,还是农业自身发展来看都需要三产融合,需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五、休闲农业如何发展
休闲农业是一个新的产业,要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同质化的发展。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需求状况因地制宜的发展。我们认为五类地区可以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一是大中城市需求很旺盛,基础很好,在城市一小时或两小时辐射圈的;
二是名胜景区周边,这些地区可以通过休闲农业发展进行差异化的互补;
三是少数民族地区;
四是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态区;
五是特色农业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休闲农业职教周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