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农民工进城,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 作者:王国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9 录入:吴玲香 ]

近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消息发布之后,在网上引起热议。(426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到城镇工作或居住,而是将农业户口转移成城镇居民户口,这在过去就叫农转非。按说,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鼓励政策引导农民进入城镇,既是为了改变社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告别生存环境不佳、生活便利不足的农村,过上城镇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可这招竟然不灵了,不仅农民工被问及您是否希望在城镇落户时,大部分农民工表现平淡;从中国社科院发布调查的数据也能看到,大部分农民工根本就无农转非的意愿。

其实,这事要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对于农民兄弟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那时候,城镇户口比农业户口可是要吃香得多;不但可以享受每月的粮食、副食品及其它生活必须品的定量供应,还能优先进入企业成为上班一族。农民一旦实现农转非,就意味着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栖且收入微薄的地球修理工境遇。可如今,因政策原因,无论是国家单位还是企业招工,除文凭、技能和健康因素外,对户口已极少有限制;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户口过去的优势已然不再。

无庸讳言,城镇居民从生活环境、便利条件,到生病就医、子女上学等等方面,都仍然优于农村。但是,无论是住房还是日常生活的开销,也远比农村要高得多,样样都得用钱买。假如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收入,生活同样会过得很艰难。这恐怕也是农民工宁肯在年轻时来城市打拼,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的主要原因。毕竟很多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除干一些体力活外,并无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工作技能。

再有就是,农民工一旦放弃农业户口成为城镇居民,原来凭缴纳超低费用就能享受的新农合便不复存在;而是需要重新按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甚至可能还需要补交一定年限的费用,这无疑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假如一不小心失去工作,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相比之下,国家如今的农村政策非常优厚,种地不交公粮不上税不说,还能得到国家的各类补贴。只要农业户口在,就能使用国家分配的土地;住着乡间别墅、吃着无公害粮食和蔬菜,岂不美哉乐哉。

所以,在笔者看来,农民工并非不想进城,而是因有太多顾虑而不敢。因此,推进城市化步伐不宜迈得太大,要把着力点放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以便解除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特别是不要人为地让农民兄弟被进城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西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