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裴小军: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农业

[ 作者:裴小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5 录入:吴玲香 ]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是系统化的,同时也具备网罗信息资源,搭建优质平台的能力,其与农业的结合可以对农业进行一个系统的产业优化升级,从产业链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入手,注入现代理念,最终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优势一:建立起农业生产的标准

以往的农业生产往往没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多数流程都是靠农民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太多,比如温度、光照、降水、土壤等等环境参数,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人工操作的效率太低,不足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于是,“智能农业”这一理念便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化农业”,其核心便是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把农业生产中的诸多因素通过无线传感器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及时迅速地将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做出精确判断,来决定农业设备是否开启。这样便极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可能的损耗。

◆优势二:打造高效廉价的营销入口

营销是互联网最常用也是最擅长的手段,网上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如体验营销、服务营销、饥饿营销等等。营销,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客户的消费心理来推销商品。

对于农业来说,互联网营销最大的优点便是成本极低,通过移动信息工具等入口,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营销入口,比如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通过此类入口可以在客户与行业之间搭建桥梁,并且是相当受消费者信任的桥梁。

◆优势三:树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呈降低趋势。如何重拾客户的信任,是传统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人们恢复对农产品的信任,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恢复农产品生产链条的透明化,这在传统农业中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课题,但互联网农业却以其强大的线上交流模式弥补了这一缺陷。

由此一来,人们因为了解得多,信任感自然增强,再加上权威机构给予肯定认证,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便可以建立起来。

◆优势四:升级农产品销售模式

目前,电商平台的发展为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在此之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与大市场的对接有困难,加之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所经历一定时间,受气候等不可抗因素影响大,因此“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电商平台的建立则直接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使地域问题对农产品的影响相对削弱。距离的缩小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从而压低了商品的最终价格。价格降低,销售成本减少,销量增大,企业的利润当然也就随之增长。

不仅如此,互联网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强大的数据分析帮助农业生产定位客户群,分析客户的需求,这使得生产具有了一定目的性,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优势五:提高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金融的服务却一直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不能够满足村民的需要。

农村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供给方面不足,虽然金融机构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比如2000年以来,央行和银监会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展开小额信贷、村镇银行等方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但是由于受地域问题、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原来存在的问题依旧比较突出,创新之路还很艰难。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来说主要是两个方面。

1、小额信贷

小规模的经营者是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如零食零售、餐饮业等等。这类贷款业务数额不大,且相对较为分散,但优势在于资金安全问题与大规模贷款相比更加地有保障,也更能吸引贷款者的目光。

2、农业保险

自古以来,农业生产的成败便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者们从投入生产那一刻起便承担着自然和经营两方面的压力,压力带来风险,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入保。

现今,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灾害等问题进行网络模拟,便可以使农业保险赔付率大为降低。如美国加州的The Climate Corporation公司,凭借其网络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对各种风险进行模拟和判断,来作为提供农业保险的依据。在这个农业保险赔付率高的时代,该公司能以一己之力获得不菲的风投,足可见互联网农业保险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以及丰厚的商业价值。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新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