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王龙泉:不正常的美丽乡建正在被正常化

[ 作者:王龙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586 更新时间:2016-04-25 录入:王惠敏 ]

多年来,中国人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做什么事都喜欢一哄而上,简单拿来照搬。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现在的情况却是,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没了路。而这种情况,目前正在乡村建设中发生,且给人以路越走越宽的错觉。

一、做美丽乡村,别忘了“四个融入”

美丽乡村的概念,在十八大后开始热了起来。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美丽中国”不能缺少“美丽乡村”。这个观点没有问题,问题是,美丽乡村到底应该如何来建。对于美丽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中明确提到了四个融入: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社会融入。现实中已经建好和正在建设的美丽乡村,有多少将这“四个融入”真正融入到了乡建之中?

融入经济是为了让乡村拥有内生动力,融入政治需要乡村进行组织结构改革,融入文化是为了村民生活内容的丰富,融入社会是为了保证乡村生态的和谐与稳定。坦率地讲,这四个方面每一个都很难做到,因此能真正将其落实到位的乡村并不多,可以说寥寥无几。

二、你喊你的,我做我的

对那些适合做美丽乡村的村子,大家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更多是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如村子的规划、房屋的设计、街道的装饰、墙体的美化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打出了恢复或复兴乡村手工的口号,更有人发问乡村的污水处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些,大家的整体反应是,抱怨的人多,指责的人多,批评的人多,而能帮助乡村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和机构,实在少之又少。

不参与乡村建设的观察者们,问题罗列了一大堆。而真正参与到其中的,考虑更多的则依然是规划设计与基础硬件建设问题。

那些活化乡村更重要的部分怎么办呢?要么被轻视、弱化,要么干脆搁置到一边不管。结果一个个徒有其表的美丽乡村,被人为横空建设了出来。乡村的魂在哪儿呢?这反而成了一个无人无津的话题。

三、失去理性的美丽乡村建设

不管建的如何,总之美丽乡村的概念是火了,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适合做美丽乡村的地方,大家正一哄而上,群起而为之。那么,什么地方最适合做美丽乡村呢?

按照“休闲农业”评选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的选择标准,则是依山傍水逐草地,离中心城市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车程。同时景区周边、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乡村、少数民族聚集区等也被认为是适合的地方。

相对全国250万个左右的自然村而言,符合这些标准,适合建设美丽乡村的村子数量,显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也就是说,依托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服务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的,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绝大多数乡村的正确发展方向。

即便如此,在这些适合做美丽乡村建设的地方,依然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在一个充满无穷想象的空白领域,大家希望找到几个标杆典型,然后通过走马观花似的考察,快速消化学习,接着匆匆上马,建设自己的美丽乡村项目。 

四、你若犯错,我就将错就错

在那些一个个被当成标杆顶礼膜拜的乡村,由于源源不断的考察团队的到来,其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客流量不足,被迅速遮掩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一派红红火火的样子。以至于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这套乡建模式本来就是对的,成功的,应该在全国进行大力宣传推广。

结果,本身并不完美的标杆,被源源不断的客流,渲染成了绝对的完美。不完美一旦被完美化,其不良的示范带动效应,便开始不断一圈圈向外扩散。

那些“聪明”的乡建人,从这种现象中发现了一个带动乡村繁荣的机会——造势。他们为自己的这种创举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会议经济”,即通过邀约“乡建名人”办活动、做会议、搞培训的方式,聚集人群,形成消费,从而为所在村子制造虚假繁荣。

这也能说明,为什么这两年与乡村有关的活动、会议、课程特别多。这种并不能客观反映客流情况的人为炒作与拉动,使得很多人相信,做美丽乡村搞好策划、规划,把硬件建设好就可以了,没有十八大说的那四个融入,我们照样能将美丽乡村发展好。

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被戴上了荣誉的光环,并开始迅速在美丽乡村建设大军中风靡了起来。

五、美丽乡建的病态化症状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谎言的制造者们太过聪明,还是学习者们太过麻木和懒惰?

或许真正原因是,其中玄机大家都清楚,只是谁也不说。大家只是在共同遵守着一个游戏规则——先知先觉者引领后知后觉者,毕竟中国乡村的数量那么多,大家一时半会根本欺骗不完。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从其本身衍生出来的所谓民宿,大家似乎对国外的先进模式显得格外情有独钟。

台湾考察游学团、日本考察游学团、韩国考察游学团、欧美考察游学团等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国外参观考察,在国内大受欢迎。而动辄数万起的昂贵的考察费用,成了很多组织和机构鼓吹出国学习的最大动因。

还有一个现象,令人堪忧。很多不适合做美丽乡村的村庄,正在被美丽乡村概念洗脑。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已经出现向200多万个自然村蔓延的迹象。当下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将自己的未来发展向美丽乡村看齐,觉得那也是自己村子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我国北方,美丽乡村建设正走在全覆盖之路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天斗地”精神,举全县之力强为之现象已经出现。

在遍地开花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家对市民下乡休闲旅游充满期待。而在一个个靠刷墙、铺路、栽花、做牌子打扮出来的美丽乡村中,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梦能够实现吗,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九派智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