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克军:县委书记的“儒气”与“霸气”

[ 作者:李克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5 录入:吴玲香 ]

摘要】在目前“法治”尚不完备,“人治”色彩浓郁的政治生态下,县委书记如果没有一点“一言九鼎”、“独断专行”的“霸气”,一些事情就会陷于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的状态;一些同僚和下属就会觉得你软弱可欺而经常挑三拣四或在工作中消极怠工。

身为一县之首的县委书记,必须有权威,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但权威从哪里来?却是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按照正式“文本”的叙述,领导者权威的确立和强化,主要靠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班子内外民主,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还要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委议事规则等具体制度。就领导者个人而言,一些“领导科学”著述强调,权威不是靠自己刻意树立起来的,而是靠素养、能力和人格魅力获得的。能力和素养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

县委书记们在各种会议和言谈中,经常高调门宣讲和论述这些“文本”规范,并在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等日常工作中有所体现。但同时,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会通过一些很难写到“文本”上的办法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维护自己的尊严。从外在表现看,他们既有与上级领导机关同级干部大体相当的“儒气”,又有超过同级官员的“霸气”。

“儒气”,包括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化知识修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民主作风、儒雅风度等等。在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进程中,县委书记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修养逐步提高,他们之中的多数人,都比较注意自己的“文化形象”。

但是,相对而言,县委书记们的“霸气”更突出一些。这里所说的“霸气”,既包括果断决策的能力、攻坚克难的魄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包括某些固执己见、独断专行的气派。通常情况下,前者是被当作优点来称颂的,后者,则是被当作缺点来批评的。但由于县()范围内的一些具体问题,具有很大的弹性,还有些问题受上下左右各种非常规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难以按常规进行决策和运作,而需要“主帅”随机拍板;还有些事情虽然履行了民主决策程序,但是是非利弊暂时难以分辨,大家意见不统一,需要“主帅”乾纲独断。所以,后一种“霸气”,在县委书记们那里,表现得也非常充分。

1994年夏天,北方东山县(化名)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汛期,县城南部的饮马河白浪滔天,河堤危在旦夕,县直单位两千多干部职工上河堤抢修险工弱段。傍晚,出现一处塌方,随时可能发生溃堤。县领导和水利专家持两种意见,有的主张立即撤退,以保人员安全;有的主张坚决抢险,保住河堤,减少城市和农田损失。在争论中,有的干部开始撤退。县委书记刘宏伟(化名)当机立断,一边大喊:“坚决守住大堤,谁临阵脱逃处分谁!”一边向天空鸣枪表示决心。很快,塌方抢修成功,其它险工弱段得到加固,河堤安然无恙。刘宏伟的威信也由此大大提振。事后,他坦言,当时的决断没有太多的根据,堤毁人亡的风险与抢险成功的可能同时存在,但如果优柔寡断,不但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以后什么事情都难以统一步调。

北方柳河县(化名)地处半山区,过去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后来,滥砍盗伐、毁林开荒行为日趋猖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997年,县委书记刘青(化名)在调查研究后提出退耕还林工程,决心利用三到四年时间,将全县18万亩陡坡耕地变成林地。可当时,国家没有退耕还林的补偿政策,本省正在林区搞所谓“林粮间作”(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必然导致毁林开荒,实施“天保工程”后,被终止)。在这种情况下搞退耕还林,缺乏上级的支持,县乡村每年还要减少税收、统筹、提留等收入近千万元,所以,领导成员中意见不统一。李青山在常委会上详细分析这一工程的利弊得失,表明坚决态度,使这项决策得以通过。事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抓推进落实,使该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成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和林业先进县。大家看到这位书记虽然待人谦和,言谈举止有些书生的柔弱之气,但认准的事,却敢于坚持。后来,他提出“清理县乡超编人员”、“清理乡村债务”等意见,尽管上级没有部署,大家看法也不尽一致,但都在县委做出决定后步调一致地抓落实,从而消解了诸多矛盾和风险,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潇湘晨报》报道,湖南省双峰县原县委书记朱应求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干部。一度保持良好的农民本色,在任乡党委书记时,曾给农民插过田,所以,有人称他为“泥腿子”书记。

朱应求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有些看似荒唐的土办法,却很有效率。一些乡镇干部对朱的印象是:“往主席台上一坐,瘦脸阴沉如铁,利如鹰隼的目光一扫,台下噤若寒蝉。县城五里牌开发区兴建时,一些单位老去收取各种规费,开发区主任十分头疼,向朱应求告了一状,朱应求不讲大道理,一顿臭骂:“谁要是再到开发区去乱收费,我就剁掉谁的脑袋!”开发区果然就清静了。到上面争项目,朱应求的经验是“带着四大家领导班子一起去,哭的哭喊的喊叫的叫。”据说,为了争取一条高速公路经过双峰,他到省里某部门找领导,未被理睬,便在这个领导家门口守着,“冷风子吃了几个早晨”,硬是给办成了。320国道绕城线、五里牌开发区、农机机电大市场等数个大项目纷纷跑成了。

靠这种“魄力”和“能力”,并非候选人的朱应求在离开双峰8个月后,于1997315日在双峰县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高票当选为双峰县长。这种意外的成功使他对“为所欲为”的快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高的追求。他经常放言:“谁怎么样,我就拆他的位子,摘他的帽子,砸他的饭碗!”“你给我为难,我就先搞掉你!”各部门官员,几乎人人对他言听计从。

此后,朱应求逐渐成了粗暴执政的“土皇帝”。1998年,公安局干警在宾馆抓到在本县投资的一个老板嫖娼,朱应求不但亲自打电话要求放人,还请该老板吃饭压惊,让公安局负责人向该老板敬酒赔罪。更离谱的是,竟命令公安局负责人下午练会一首名叫《都是我的错》的歌曲,准备晚上献给这个老板。

随着绝对权威地位的确立,朱应求一边肆无忌惮地培植亲信,安置亲友担任要职,一边直接或通过妻子疯狂敛财。20037月,已经升任娄底市副厅级干部的朱应求因涉嫌受贿罪被捕。经查,朱于199612月至20035月间,先后85次收受和索取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14.6万元,另有233.5万元个人财产无法说明合法来源。20047月,衡阳市中级法院以受贿、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朱应求有期徒刑17年。(2

北方广聚县(化名)县委书记高立英(化名)是位美丽泼辣的女干部,20085月,她从J市一个部门调任广聚县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同年年底,任县委书记。谈到权威,她感触颇深:

“广聚县从来没有女干部当过一把手,我刚来时,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如何尽快改变弱者形象,树立尊严,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觉得,第一,要让人看出你的‘大气’。谋划工作思路、处理具体问题,都不能小家子气;处理人事关系,更要体现胸襟开阔。原任书记在我当县长期间对我不太好,离任后很多人告他,我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做了很多缓解矛盾的工作,尽最大努力让它睡“安稳觉”。第二,要处理好棘手问题。我刚接任书记,就遇到乳品‘三聚氰胺’超标风波。我县当时有5家乳品企业,如果严格检测,产品都存在问题,但比较轻微,而且可以通过上检测设备的办法整改达标。上级监管部门为体现严格执法,责令所有企业停产,但当乳品厂法人代表、职工群众和奶农上访时,又指责县里不善于变通。在那种微妙复杂的形势下,班子成员都等我拿主意。我深知不能和业务监管部门弄僵,所以,在J市领导面前代表县委主动承担责任,背地多次与上级业务监管部门进行不卑不亢的交涉,同时,安排足够人力,进驻工厂,对产品进行密集检测,对各个可能发生的环节逐一排查,做到既保证产品安全,又能正常生产。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通过朋友关系,把J市技术人员接到县里,保证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及时检测;有个招商来的‘明星’企业不肯及时送样品,在副职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明确表示,‘检测绝不能免除,他们不送我们去取,你觉得为难我去取’,从而坚定了上下左右严格监管,共度难关的决心和信心。第三,要在谋划思路方面拿出主见;第四,要公平公正待人,保持良好形象;第五,要在敏感环节上事必躬亲,过细安排,保证不出纰漏。”

一位熟悉这位女书记的干部认为,她说的很有道理,做得也比较好,但她不是圣人,不可能处处都做得那么完美无缺。而且即使这五条都做得很好,也未必能树立起足以履职的权威。实际上,她和前几任县委书记一样,比较注重和善于处理上层关系,具有一定的背景和靠山,使某些班子成员和下属望而生畏;对涉及主要政绩的数据,把的很严,不允许有任何杂音;对她已经拿定主意的事情,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如果没有这些看似“霸道”的韬略,很难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在目前“法治”尚不完备,“人治”色彩浓郁的政治生态下,县委书记如果没有一点“一言九鼎”、“独断专行”的“霸气”,一些事情就会陷于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的状态;一些同僚和下属就会觉得你软弱可欺而经常挑三拣四或在工作中消极怠工。当然,这种“霸气”,也经常带来盲目决策、滥用权力乃至贪污腐败等消极后果。朱应求之类的霸道加贪腐书记,虽不能说到处可见,但也决不是偶然出现的特例。

(本文节选自作者《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第八章)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