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背后 少见配套性措施

[ 作者: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吴玲香 ]

2016年以来,近百城市出台了支持农民工购房以加速去库存的政策文件,但是仔细查看政策,政策的发力点多集中在购房补贴等刺激住房消费的房产政策,而少见新市民进入并稳定在城市居住的配套性措施。

谈及农民工市民化、借助农民工去库存的问题,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介绍,任务艰巨,一是部分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配套措施缺失,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受农村优惠政策等影响,一些农民不愿进城,或者进城不转户口。

洛阳市政策研究室在撰文解读当地去化之难时也表示,一方面,过去几年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这几年进入集中销售期,面临明显供需失衡状况;另一方面,洛阳市亦存在区域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很多楼盘多建在生活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的区域。

只看到刺激住房消费,却未有配套的留住新市民,拉动新市民永久性迁徙的政策。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如此政策很难起到效果,且会放大风险。

严跃进表示,新市民购买房产自住或投资,投资也需要建立在未来会有大量人口居住,且有下一波接盘的购房者。

以五线区域楼市热度较高的北京周边为例,21媒体记者走访燕郊、香河、大厂多个区域的楼盘发现,上述区域的楼市不仅卖得快,入住率也非常之高。其中燕郊因为常住人口较多,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堵车成为常态。

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京津冀协同规划只是一个大概念,置业者选取北京周边区域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看到在京津冀协同规划的大背景下,区域路网交通、环境及周边配套的不断完善后,对于区域楼盘价格的拉升。

张大伟认为,这也将对大部分市县去库存带来参照,房地产的冷热其本质不是地产问题,而是受到地产背后的规划、产业、人口等综合性因素影响。

倪鹏飞认为,借助农民工去库存的关键在于配套性的城镇化系统性方案的推进,包括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的完善,产业导入的加快等等,而非简单的购房补贴刺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3-0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