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找工作,他们的就业情况怎样?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求职心理?与往年相比,今年用工市场又有哪些新变化?近日,记者对农民工及城镇困难群体求职情况进行了调查。
农民工有执业资格择业天地宽
2月26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2016年“乌市沙依巴克区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人力资源市场举行,有28家企业参加招聘,共提供380多个岗位,主要面向社区就业困难人群进行招聘。
据了解,这次招聘会是乌市沙区2016年就业援助月的一项活动,每年2月期间,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乌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会通过“就业援助月”的形式,组织各辖区群众及失业人员参加各类招聘活动,由政府部门建立求职绿色通道,帮助老百姓实现就业。
在现场张贴的招聘启事中,约有一半的招聘岗位集中在服务行业,服务员、保洁员、接待、厨师、快递员、钟点工、保安、司机等岗位居多,在现场,前来求职的人员络绎不绝。
“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多集中在四五十岁,大多没有什么技术,或缺乏相关资质证书,在找工作方面很受限制,只能找些保洁员、服务员、快递员等要求较低的岗位。”乌市红庙子街道西城街北社区的工作人员李芝颖说。
40岁的艾山・瓦依提和爱人一起来找工作。艾山告诉记者,他做过电焊工,想找份与此相关的工作。刚好现场一家企业招焊工,他就赶紧报了名。他的妻子则报名了一个保洁员的岗位。
“希望找个月薪3000元以上的,只要能干,我不怕吃苦。”艾山说。不过,尽管他有电焊的手艺,但由于一直没有考取相关资质的证书,所以在找工作方面经常遭遇“门槛”的限制。
“我们以前也经常组织社区未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培训一些实用技术,让未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有了技工等岗位的‘敲门砖’,在求职中选择的余地就大了些。”现场一位来自社区的工作人员说。
农民工求职首先看薪水
在新疆,劳动强度大的行业仍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比如,基础建设、服务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这些行业的一线岗位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
“去企业上班,有年龄、学历甚至相貌限制,搞装修只要身体健康,有力气,肯吃苦,干到60岁不成问题。”一位来自甘肃的农民工说出了许多农民工的心声。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工把薪水高低放在第一位,高工资是吸引他们进城务工的主要因素。“我们也不想留在城市定居,就想多挣点钱回家。”四川来的李师傅说,他来新疆打工近10年了,主要承揽外墙保温和铺地砖的活,因干活儿认真也积攒了不少客户,但他始终觉得这里只是个打工的地方,自己成不了城市人。
一位甘肃籍农民工和老乡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型装修公司。他说,自己从事装修行业已经8年,从目前承接业务来看,与往年持平。他说,这8年,乌市装修市场的人工费几乎涨了三四倍,但物价也是水涨船高。随着用人成本的增加,他的开销也在增大,他手下有四五个工人,中午管他们一顿饭就要花费一两百元,加之受经济下行压力,活儿也不容易找。“干这一行,一年四季穿不成干净衣服,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你瞅瞅在这求职的,35岁以下的几乎没有。”他告诉记者,去年与他一起干装修的朋友去了深圳一家企业当了工人,月薪五六千元,工作环境也不错,40岁的他觉得转行还来得及,也在考虑去深圳就业。
农民工青睐区县“劳务市场”
据乌市河南路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新疆大规模工程还未开工,来此求职的农民工还不多,农民工求职主要集中在4月至5月,7月会达到高峰。
2月24日12时,记者跟随部分农民工进入到乌市河南路人力资源市场。一走进服务大厅,座椅上的几个男子就向记者围拢过来,主动询问记者有什么需求,需要找什么样的工种?记者以装修为由与他们攀谈起来。建筑工、装修工、水电暖工、木工都前来推销自己,个人、装修公司的名片递上来四五张,没名片的还主动将电话留给记者。
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求职者绝大多数是来自甘肃、四川、河南等省的农民,他们春节都没回家过年。一名四川籍的农民工告诉记者,回家过年不仅花路费,还耽误挣钱,冬季室内装修不停工,工钱会因工人少而增多,最高的时候,油漆工一天300元,贴砖的能拿45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此揽活的农民工多以打零工为主,或者以老乡抱团的形式组成小型家装公司,不愿意到大型装修公司就业。一位农民工对记者说:“干同样的活儿,如果在大公司,一半的利润都留给了公司,工钱结算也不如自己揽活来钱快。”当记者提出质量和信誉的疑虑时,他们大都表示,工钱都是等装修完后结算,活干得行不行,一天就见分晓,如果客户觉得不满意,可以随时辞退他们。
记者问他们为何不到大型人才招聘会去求职,却在这里坐等客户呢?不少农民工说,那都是招大中专毕业生的地方,对于他们不适合。还有人说,只要在乌市找劳务工,首先会到这里来,因为这里是正规市场中规模最大的。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在此揽活的农民工对提供短期、强体力、低技能要求的工作颇具竞争力。求职方便灵活、结算工钱快捷、不愿受管理约束等原因,使他们更青睐自己划定的“劳务市场”。
据乌市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介绍,乌市和各区县的人才市场都叫人力资源市场,农民工口中的“劳务市场”是他们自发划定的,并且他们更愿意在区县人才市场求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疆日报网2016-03-0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