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农民工有位不坐的背后拷问着谁的不文明

[ 作者:杨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7 ]

此前有网友爆料农民工因觉得自己太脏乘车时有座位不坐,席地坐在车厢地板上的帖文,引发众多网友“吐槽”。27日,记者在洛阳市区就遇见了这样一位农民工兄弟。而这位农民工的右臂处恰好空着一个座位。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229日大河报)

“农民工有位不坐”的新闻早已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了,每每提及都不免让人心疼,同时让人更心生敬意,猛然回首才发觉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人,但是却屡屡遭遇所谓“城市人”的白眼与鄙夷。这不由得让人反思,“农民工有位不坐”高度的文明自觉背后,究竟在拷问着谁的“不自觉”与“不文明”?

照理说,不问身份、不论职业,只要支付了经济成本购买了车票,也就相应地获得了“乘车权”,甚至于“座位权”。作为现代城市的缔造者与奉献者,没有农民工,就不会有今天的高楼林立;没有农民工,就不会有夜幕下的霓虹闪烁……从新闻中我们不难得知,“农民工有位不坐”事件,也许只是出于部分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与道德自觉,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与自主选择,但这“自主选择”的背后,却可能透露着一种迫于现实的无可奈何与深深的自卑,是一种带有强烈自卑色彩的“被迫自觉”与文明。就当下的社会大环境来说,不管是社会体制还是公民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对农民工群体存有歧视。就拿户籍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来说,都让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农民工”遭遇了种种“二等公民”的待遇,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城市落户难问题……无不是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壁垒。再比如,部分城市就曾上演过“农民工公交让座被呵斥”的新闻。退一步说,即便没有像前述新闻当事者那样过激而明显的歧视行径,但若碰巧与农民工群体檫肩而过,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生怕尘土蹭到身上而不自觉地挪开脚步。如此境遇,也难怪农民工群体对自己亲手缔造的现代都市难有亲近感与归属感。

话说回来,“农民工有位不坐”高度的文明自觉背后,究竟拷问着谁的“不自觉”与“不文明”?答案不言自明。在笔者看来,“农民工有位不坐”更像是一出现实讽喻,反衬出部分“所谓”城市人的道貌岸然。人格的高尚与否无关乎职业、身份,站在文明的高度,即便这些“所谓”的城市人穿着再光鲜亮丽,也抵不过内心的自私与道德的不堪。可以说,“农民工有位不坐”,别样的文明自觉不仅是农民工群体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不幸。

其实,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群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社会角色,尤其是在春节前夕“农民工返乡潮”来临之际表现得尤为明显,猛然间发现桶装水、快递没人送了,就连想请的月嫂、钟点工也请不到了,才深感农民工已经成为了都市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农民工,我们不能用时视之为珍宝,不用时弃之如敝履。“农民工有位不坐”的新闻,文明自觉的背后反倒是给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城市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农民工与城市人都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理应与城市人一样,享有权利与情感上的平等。

社会道德与文明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农民工群体有位不坐弱势自珍,还需要社会大众多些尊重与包容善待农民工,万不可轻易否定农民工群体最为基本的“座位权”。如此,才能彻底打破城市壁垒实现城乡一体化,也才能彰显现代都市人有容乃大的博大情怀,但愿像新闻中这样被迫“自觉”的农民工越来越少。

作者地址:四川省乐山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