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余培发:因地制宜打造南充实体经济主战场

[ 作者:余培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录入:王惠敏 ]

实践证明,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去年611日,市委书记李仲彬到嘉陵调研后明确提出,嘉陵区要着力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真正成为实体经济主战场,当好实体经济排头兵。而目前从我区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缺乏核心技术和国内知名品牌、产业竞争力不强、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服务业质量不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拓宽企业融资平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拓宽企业社会融资渠道,鼓励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企业申报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等形式正常融资,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要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同时,要有效发挥地方工业发展资金对企业投资发展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建立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做好对企业上市的服务工作,打造优良的“上市生态”,在全区营造一个鼓励上市、支持上市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区企业上市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力争“十三五”期间有2-3家企业上市。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途径,加快嘉陵工业集中区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园区工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丝纺服装、食品饮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五大主导产业。在嘉陵工业集中区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一批生态节能产业项目,以取代现有产业集群中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项目,建设一批能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的新项目,使园区产业发展逐步达到生态化的要求。对于园区内的现有传统生产企业,要令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建立起一种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新型工业生产模式,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对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的企业,政府应分别从土地出让、资金匹配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 

三、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发挥商业综合体最佳效益。政府应组织专门力量引导城区各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错位发展,避免城市同一区域多个商业综合体经营项目雷同。要引导各商业综合体加强沟通,科学确定各自的经营业态,实行错位发展。比如一个商业综合体的经营项目以餐饮、娱乐、休闲为主,另一个相邻的商业综合体的经营项目就应该以百货、服装、布料、丝绸等产品为主,再辅以其他业态,这样才能达到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对于在建的、未建的、面临很大困难的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若需要调整规划,应尽快请求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大力支持,以解除业主的生存危机。 

四、加快 “两园两中心” 建设,强力打造产业新城。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嘉陵工业集中区、吉利新能源汽车汽配产业园、现代物流中心和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尽快建好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公共租赁住房,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平台;高标准配套商业、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设施,实现“产业错位、配套共享、产城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真正留得住企业、留得住客商、留得住工人的产业新城。 

五、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大力发展“互联网+工农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落户嘉陵,构建完善的工业电子商务系统,促进工业产品在网上销售,扩大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份额。其次,应全面推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健全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通网络,构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着力打造以第三方旅游网站宣传+本地旅游企业自建网站宣传的在线宣传推广模式,推动嘉陵城乡旅游业发展。发展关联产业业务,通过网络集成提供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一条龙服务,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相关行业联动发展。

六、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紧紧抓住国、省、市三级加大对生态治理专项补助资金投入的契机,积极做好生态环保项目的筛选、申报及立项工作,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投入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以扶贫开发为统揽,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创生产技术先进、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科学布局油料、柑橘、生猪、蚕桑、蔬菜、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尽快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城乡旅游业,依托嘉陵江、凤垭山生态风景区、太和白鹭风景区等风景名胜区开发各种专项特色旅游产品。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