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伟一:对县乡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 作者:陈伟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03 录入:王惠敏 ]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但县、乡两级的教育系统由于处在教育部门的最基层,政策落实慢、监督效果差,反腐倡廉形势仍不容乐观,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

一、教育腐败现象的表现

1、从学生身上谋利益。县、乡教育系统有些部门、单位或个人擅自编印、统一征订教辅材料,让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教辅,存在“书商逐利、部门分肥”的商业贿赂。也有个别教师以排座位“关照”学生、放学后给学生“辅导”等为名,开展有偿家教家养,向学生家长索要好处,择校费高得家长望洋兴叹。教育部多次下文规定“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但政策执行中成了变味的奶酪。

2、从老师身上得实惠。校长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但个别校长老想着利用职权捞好处,甚至成了不漏汤的勺子,购买日常用品、外出联系试卷,甚至连买一把笤帚也是“亲自”亲力亲为;教师职称晋级,本来能直接晋升,表现为“热情”的帮人家“协调”,收受好处;教师在岗清查,收两条烟就把不在岗的报成在岗,让教师“吃空响”,学生人数清查上报,竟敢多编造在校生人数,套取公用经费。

3、从校安工程中打主意。最为典型的是,个别地方的学校“《规划许可证》尚在紧锣密鼓声中审查”、“设计图纸还在变更”,项目就已经开工,其实质是骗套中央、省、市专项拨款。例如太原市声势浩大“百校兴学”浪潮中,某县的一所中学的教学楼项目应声上马,走“绿色通道”,“先上车后补票”,结果建筑面积缩水l000多平方米,废弃土地不好利用,糟蹋老百姓血汗钱几十万。还有的地方则打着“安居工程”、“民生工程”的口号空手套白狼,规划三年建成的房子,五年了还是空头支票。

4、从教师调动中捞好处。网上有人声称:“教育部门最大的腐败就是教师调动”。2010年初湖南省的县级市----耒阳市教育局一日签发l67份调令,将大批农村教师调往市区学校任教。教师凭关系进城,这种调动方式愚弄了“逢进必考”的人事管理原则,难道其中没有猫腻吗?

5、从干部选聘中赚外快。从理论上说,干部是“公仆”,群众是“主人”,选谁不选谁、谁该上不该上,当然应该听群众的意见。但“钱权交易”被潜规则化,“德才兼备”、“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等规则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副职严重超职数,致使教书无人,违背教育教学规律,选出的干部把应尽的责任当成一种福利待遇,目的就是不上课或少上课,扰乱教育秩序,因此有的教师不惜重金选聘副职。

二、县、乡教育系统腐败产生的原因

县、乡教育系统本是培养人才的“清水衙门”,需要有事业心、有高品位、高素质、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人来坚守。但有的领导和老师把职位当成“官”,想方设法捞油水,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四点:

1、政策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教育政策学习不到位,研究不透,不注重用政策法规规范人、引导人,缺乏用政策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的学校领导违背教育办学规律,私自制定“土政策”,以致基层学校、教师听不到上级的声音,绩效工资、医疗保险、党报党刊、职级晋升等都有非常明确政策规定的工作,但校领导为了一己、一校私利,无视党纪党规,虚报学生数套取生均经费、教辅泛滥、将免费教材原价卖给学生、利用虚假合同虚吏修缮款等问题时有发生。

2、师德师风败坏,利己思想严重。有的教师受利益驱使不遵守职业道德,为已谋私利,把得到实惠作为人生至高追求。工作中唯利是图,与同事谈利益,与学生讲价钱,开设“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实施有偿家教家养,有的甚至想方设法“吃空响”,或脚踩两只船,缺岗、找人替岗、一心赚外快。有些学校教师上课走场,一个学校几十个教师,除了上课的办公室找不到人;校长工作缺乏任务观念和效率观念,不推不动,学校房子越来越破,设施越来越烂,学生越来越少,却不愿去想原因,而是千方百计找托辞。

3、纪律观念缺失,作风行风不正。有些教育管理干部,不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事不报告,工作不请示。有的不论场合、不看对象,讲一些失身份、不利于团结和工作的话。还有的做一点点事就唯恐大家不知道,付出立即想得到回报,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个别部门置党组三令五申于不顾,私自向基层推销物品,收费、摊派,把权力当商品,把官场当商场。个别干部人怠于事,不催不下乡学校,下去也仅听听汇报,走马观花,吃喝场,打道回府。

三、遏制县、乡教育系统腐败的对策

1、制度倡廉,警钟长鸣。

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县、乡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必须立足教育工作实际,按照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为切实推进县、乡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强大的保证。第二要加大制度宣传为手段。实践表明,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在校园里开展廉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在广大教师中要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教教育,引导广大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要构建长效机制作保障。建设党风廉政长效机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报告制度,扩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工作透明度;实行教育管理干部述职述廉述效制度,不断健全述职述廉述效的方式和方法,接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实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制度,把廉政谈话制度和干部日常管理相结合,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2、廉洁修身,为人师表。第一要树立良好形象为根本。在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廉洁育人的基础上,采取利用德育课和思想政治课,将廉政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在教室、公共场所张贴古今中外和典型人物名言警句,积极营造廉洁氛围,以讲座、竞赛、书画展览等形式,对小队师生同步进行廉政知识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戒奢节俭、敬廉崇洁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要多种教育方式相互补。坚持施教于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拒腐”自觉性。结合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出勤政廉政先进工作者,表彰勤政廉政标兵。组织召开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违法违纪者,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警醒和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 第三要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各级教育管理干部要树立“廉洁是大智慧”的理念,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把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和政务、校务、财务公开结合起来,和机关效能、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放大综合效应。二要教育、监督、惩处三力齐发。坚持教育有理有利有度,抓监督不松劲,抓惩处不放松,在挖掘案源和查处案件上下功夫,从严惩治。

3、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第一要狠抓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合理配置师资、义务教育学校禁止分快慢班和重点班。针对教育收费中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审计、督导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二要拓展监督途径。切实加强“一岗双责”,紧紧围绕责任分解、目标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完善推进措施,层层抓好落实。要扩大对教育管理者的监督范围,把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掌握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严肃查处长期游离于管理之外、参与赌博、不上班、不作为、不廉洁的行为。第三要加强重点监督。要加大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法纪意识、业务水平和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完善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要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校舍安全工程经费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始终坚持局长、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确保各种经费的正常使用,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第四要强化责任落实。县、乡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要讲目标、落实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则,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作者简介:陈伟一,男,湖南衡阳人,中共衡南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社会管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