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竹梅:干部的口碑应树立在群众心中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吴玲香 ]

与朋友闲聊,又谈到了干部“口碑”的问题。对那些不顾百姓利益或是用各种手段忽悠百姓的事情,大家都只有感叹;而对于那些公认你的优秀干部,却纷纷表示点赞。此时,不禁想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时的谈话来。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再度诠释了毛泽东主席“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在这场常规性的活动中,人民公仆们确实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诸方面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也确实感受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的确,“人民”是否“满意”,是党的宗旨践行情况的最好标尺。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人民满意”的标准并非真正来自“民意”,往往是由少数人推荐,抑或举手选出的。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担心的可能是所谓的“人民满意”,仅仅是那些自以为能代表“人民”的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习近平总书记平实的话语再度给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老百姓才是干部工作真正的“考核者”。

中国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在各级各部门的每次“评优选模”中,演绎出的滑稽、笑话是数不胜数的。一旦“选”上了,所谓的“先进事迹”完全可以笔上生花,谁都可以弄得感人无比。这虽然仅仅是评选中的个别现象,但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堪言表的。因此,能否把评选的“权利”真正交给人民,是评选活动能否实现评选初衷的关键。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真正的“人民满意”被束之高阁,而那些业绩平平甚至工作不力者反而戴上“人民满意”光环的反常现象。

有的基层干部,一年到头乡没下过几次,更谈不上与百姓交心谈心,历时数年,几无建树,但资料齐全,笔记体会多多,在上头印象不错,在单位以“庖丁”之论处事,不得罪谁,至于离老百姓远,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样的人,往往在推荐先进时榜上有名,报上去也迎合了“上级”的“感觉”;但是,一旦拿到真正的群众、人民中去,他就最多是个不被百姓骂娘的领工资吃饭的普通干部而已。

是故,“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是指引基层工作的路标。作为各级干部,应该“日三省吾身”,多反思自己的工作究竟给百姓带来了什么,能不能让百姓衷心地给你道一声“好”。这是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促进群众路线广泛深入的关键。所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路,衡量干部工作好坏的权利应该属于广大群众。“为官一任”能否“造福一方”的“口碑”不能停留在笔记上或宣讲中,应该实实在在树立于百姓的心中!(文/何竹梅)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