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达云全:干部要以“五多五少”交人民满意答卷

[ 作者:达云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2 录入:吴玲香 ]

众所周知,作风是导向,是“风向标”。优良作风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保障,不严不实作风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天敌。干部的作风,代表着干部队伍的形象,体现着党风政风。一个地方能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遵循“三严三实”要求,反对“四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近日,中江县委书记指出,全县党员干部必须主动适应从严从实新常态,切实做到“五多五少”,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多一些务实精神,少一些形式主义。务实,即追求实、务必实,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务实不仅是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党风的精髓,是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保障。许多事实证明,喊喊“口号”、装装门面、作作秀等现象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甚至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更严重的是腐蚀干部队伍,拉开党群、干群距离,损害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因此,在“四个全面”战略新时期、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严”当头,“实”托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务实作风去干事创业、敦厚做人,才能把计划变成行动、把理想变为现实,受万人敬仰,获全民支持。

多一些担当精神,少计较个人得失。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更是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而计较个人得失同党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眼下“乱作为”现象得到很好震慑、有所收敛,但却出现了混日子、守摊子、谋位子、当“弹簧人”等“不作为”现象。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毫无担当,只重名利,遇到风险就推拖躲,有好处就捞争抢,必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引人唾弃。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牢记责任、恪尽职守,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

多一些关心群众,少一些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而如果心存杂念,算计太多,便会左顾右盼,为己而谋,偷奸耍滑,偏离正确航线,创业无所成,害人害己、误党误国。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摒弃私心杂念,带着真感情、拿出真行动、放低身段,真真切切走访慰问,问问群众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以群众的意见为依据,做出人民需要的决策,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多一些严以律己,少一些自由散漫。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而自由散漫的行为却是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我行我素,与党的作风建设格格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落马官员的案例告诉我们,原本年轻有为,是很优秀骨干,但就是从自由散漫开始,放松了自己,修身不严,置党纪国法不顾,心无禁忌、为所欲为,最终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努力,堕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严修身,要严律己,修炼铁本领。

多干利于中江发展的事,不做有损中江形象的事。这与“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一脉相承,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谋发展,敢于担当,干在实处,把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置于最高位,坚决服从组织,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应有的贡献,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民主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