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引发舆论对中央高规格轮训县委书记的关注热潮后,6月份,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的人选公示及表彰,再次引发舆论热议。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县委书记这一群体的重视,可见一斑。
对于当过县官的习近平而言,县域治理关系到国家兴衰安危。他在《之江新语》中引用《韩非子显学》中的话语“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督促基层干部的至理名言。在福建任职时亦发表《从政杂谈》一文,称“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
县委书记是基层政权的核心,而基层政权构成了中国政权大厦的地基。县委书记承上启下,离群众最近,既明白“上头”,又了解“下头”;既要抓大政方针,又要管“芝麻绿豆”。可以说,从中共总书记到民众,对于县委书记这个“父母官”都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本文综合海内外媒体报道、专业评论、学者观点、网民反响等多方来源,解读总书记的“县委书记”情结,透视中国基层官场的权力运行生态。
一、中央动作:对县级官员队伍愈发重视
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关于县委书记的培养和管理动作频频。从中央党校召开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并计划花3年时间把全国的县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到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甄选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并进行表彰,规格之高,范围之大,引人瞩目。此间,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对话县委书记群体,提出“四个有”、做“四种人”等具体要求,殷切期望溢于言表。
(一)高规格轮训
2015年1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学员——206名县委书记,进行座谈交流。习近平在会上指出,县委书记要做到“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还有把好“三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最高领导人与众多县委书记座谈,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和热议。
这次研修班并非中央党校举办的第一次针对县委书记的培训活动。2008年,中央党校即开始了对县委书记的集中培训。其时,习近平任中央党校校长。2008年11月10日,第一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这是中央首次在国家级培训机构对新任县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次集中培训前半个月,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正式颁布,新条例特意将县委书记的轮训任务上移至中央党校。
据媒体报道,中央党校这次针对县委书记的研修班是一次大“轮训”,准备花3年的时间,把全国的县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覆盖了全国2000多名县委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举办6期培训班,每期7天。其中,在中央党校参加第一期培训班的县(市、旗)党委书记共500人。
虽然此次研修班虽非第一次针对县委书记的集中培训,但从时间、形式和“主讲老师”等方面,不难发现此次培训的高规格。
首先是单次培训时间从1周或2周延长至2个月。第一期研修班培训就是自去年11月14日开始,至今年1月15日结业。
高规格的第二点体现,是培训工作统一由中央党校负责,集中轮训。从2015年到2017年,中央将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这项工作将由中央党校来负责。
此外,高规格的第三点体现,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授课”。习近平并未在开班或结束时出席典礼并讲话,而是用座谈的形式与县委书记分享经验、提出要求。
这表明,中央对县级官员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愈发重视。
(二)全国表彰
2015年6月10日,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拟表彰人选公示。此次表彰最大的一个背景,正是上文所述1月12日的那次座谈。
2015年6月30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102名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对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殷切期望。在年初的见面中,习近平给县委书记提出了“四有”要求。这一次,习近平话说得更“明白”,为成为“四有”县委书记指明了“路径”,那就是要做四种人: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这不仅是习近平对县委书记们的高度期待,更是一个“老县委书记”对新一代县委书记群体的真诚提醒,意在告诫、警示那些还不“达标”的县委书记们要抓紧“对表”,奋发有为。
相较于中组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而言,“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一荣誉称号此前并不多见。上一次表彰全国优秀县(市、区)委书记还是在1995年。
1995年6月,中组部从280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中遴选出100人作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加以表彰。时任中组部部长张全景2014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当时组织部通过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其中,思想建设方面一个重要的措施便是“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干部队伍的建设”。张全景称,“当时最突出宣传的领导干部典型就是孔繁森。同时,还表彰了一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树立了乡镇、各行各业的典型,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
如今,时隔20年中组部再次重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背后意涵主要有三:一是近年来因贪腐落马的县委书记给其所在的群体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中组部再提遴选优秀县委书记,是为县委书记正名,提醒不能以偏概全,给“县委书记”全都贴上腐败“标签”;二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部分县委书记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做工作、干事业,中央再选优秀县委书记,恰给优秀者画了个“像”,给县委书记们开展工作指了路,引导县委书记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增添措施,以先进带一般,让先进争先进。同时警示基层官员,远离腐化,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是释放加强培养优秀县委书记的信号,从此次公示的人选名单看,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人选平均年龄50.3岁,其中“70后”14人,是这个群体中最年轻的梯队,49至54岁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相隔20年,再次启动推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体现了中央对县委书记群体的重视并将加强培养力度。
(三)作风整治
除了中组部重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选拨干部队伍中的“大榜样”、“好典型”,起到激励、带动作用,近年来,中纪委对于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整治力度,对于基层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
据媒体盘点,从去年2月28日江西会昌县县委书记傅春荣被查,到今年4月9日河北省通报清河县县委书记冀东书被查,从中纪委等权威渠道通报的消息获知,至少有38名县委书记落马。
他们有的贱卖资源,损公肥私获暴利。如“稀土重县”江西安远系列腐败案中,原县委书记邝光华为其妹等亲属非法开采稀土打招呼,仅帮助其妹违法销售获利超过4000万元;去年被判刑的安徽六安市原副市长权俊良在担任霍邱县县委书记期间滥用职权,在处置探矿权转让过程中,非法干预转让价格评估,并违规决定将探矿权转让,给国家造成5.2亿余元的经济损失;广西武宣县原县委书记李启亮、彭进瑜,涉及利用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插手矿产开发,并与“黑社会”勾连。
有的借地生金,大捞土地工程财。如浙江开化县原县委书记王金良在工程建设、土地开发、股权转让等方面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先后50次非法收受相关人员所送财物。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的武汉市新洲区原区委书记王世益,被查出从土地出让金账户中,支借1亿多元资金给4家民营企业使用,建立官商联盟谋取私利。
有的卖官鬻爵,批发“官帽”敛财。去年一审被判刑14年的晏金星,“卖官”近百次受贿300多万元,被称为一手收“票子”,一手发“帽子”的“帽子书记”。
对于以上这些腐败县委书记的查处,凸显了中央整治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对腐败零容忍的决心。
从行政级别来看,目前县委书记多数仅属处级,占全国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总数比例不到1%。然而,县委书记又属于特殊的干部群体,其能力高低、表现好坏直接影响执政一方的政治生态与社会发展。当前正值城镇建设、农村改革的发展转型期,各种包裹在钱权色中的利益诱惑容易使一些意志薄弱者丧失底线,迷失自我,应当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权力约束机制。
为加强县委书记的队伍建设,防止这一群体的腐化,早在2009年,中央就专门出台过《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接下来的2010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曾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权改革试点,以规范县委书记权力。
如今,中央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加码”。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县委书记群体的高度关注、重点培养和严格教育。
(四)习近平的“县委书记”情结
“郡县治,则天下安。”十八大后,这句古训的意义更加凸显。无论是轮训座谈,还是优秀县委书记表彰,都可见最高领导人与县委书记的直接对话。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县委书记重要性的认识其来有自,他曾任河北正定县县委书记,对县委书记岗位之重要、责任之重大,有着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并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1.非同一般的工作经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现任政治局的七名常委,都是以“从基层起家”、“熟悉民情”而闻名,但是其中只有习近平真正地担任过一县的“父母官”。可以说,习近平完整地经历了中共政治架构从村到中央的历任职务。而他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的经历更是在十八大后被频频提及,津津乐道。
1982年仲春时节,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的习近平,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从1982年到1985年,习近平在正定度过了“不寻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
据媒体报道,习近平在任期间,推动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并向上级反映正定县情况,使得正定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000万斤。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习近平马上派人联系,很快达成协议。这一景区开创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时任正定县副县长的王幼辉曾撰文回忆《我与习近平在正定的交往》:“当时边吃边说些工作上的事或拉家常。习近平给大家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温和儒雅,和蔼可亲。”作家柯云路也以习近平在正定县的事迹等素材为蓝本,写出了长篇小说《新星》,“李向南”的名字一时家喻户晓。
在习近平后来发表的论文《从政杂谈》中,其引用了一句古语:“宰相起于州郡。”这句话也成为他政治履历的真实写照。美国《纽约时报》于2012年刊登了一篇文章《习近平在正定当县委副书记的日子》,文章分析认为,在正定的经历锻炼了习近平,为他以后的晋升打好了基础。与其他人脉资源四通八达的领导人子女相比,习近平在代表基层说话时的可信度更胜一筹。
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三年,对县委书记岗位之重要、责任之重大,有着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在1月12日举行的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上,习近平就再次谈及自己任正定县委书记的感触:“我很关注县一级工作。大家来自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对真实情况比较了解,同大家谈谈肯定有好处。”“我对县一级职能、运转和县委书记的角色有亲身感悟,听了大家的发言很有感触,脑海里不断浮现我当县委书记时的画面,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
2.对焦裕禄精神的推崇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他不止一次提倡和要求党员干部向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学习。
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曾作了一首题为《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词:“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该词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诗人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诗人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
2014年3月习近平在视察兰考的过程中,不仅前往焦裕禄纪念馆,还回忆起这首《念奴娇》词,他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能让总书记如此深有感触,不断在不同场合回忆此情此景,可见作为“县委书记”模范的焦裕禄在习心中的地位。
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习近平点名称赞过的县委书记,除了焦裕禄以外,还有谷文昌和王伯祥。
谷文昌(1915-1981)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在《之江新语》这个专栏中,习近平曾点评谷文昌称,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去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时指出,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今年1月,习近平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再次提起谷文昌。
王伯祥于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干部群众在寿南试验和推广大棚蔬菜,在寿北开发盐碱地,在县城大办工业企业。有人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县委书记生涯:他是一个改变了全国蔬菜市场格局的人,他是一个改写了寿光历史的人,他是一个把山东有名的穷县打造成全国百强县的人。2010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发表了讲话,他指出,王伯祥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谷文昌、王伯祥,这三位曾经的县委书记,所在地方和年代不同,但无论是形象还是经历,都有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来自基层,都在艰苦贫困地区主政。当然,这些个人经历的相似,可能只是巧合。更大的共性,则是他们的职业追求和精神气质。重温他们的跨越半个世纪的事迹,也能发现很多共通的特质。
他们都有为民服务的追求,把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最大目标。焦裕禄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谷文昌说,“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王伯祥说,“我想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什么能让百姓富起来,什么对百姓有利我就做什么。”连说的话都何其相似。更关键的是,他们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他们都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干净做人,清廉做官。焦裕禄严格要求子女,一张电影票都不愿意多占;谷文昌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退休后,他连一辆自行车都要上交;王伯祥担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一直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4间平房里,1991年他担任潍坊市副市长时,全部家当只装了一辆卡车。
他们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能够打破僵化的条条框框。焦裕禄为解决当地群众吃饱肚子的问题,把责任一人揽下;谷文昌力主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让当地很多人感念至今;在计划经济坚冰未破的时候,王伯祥顶住压力,把搞蔬菜作为全县第一要务,造就了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
另外,作为主政一方的主官,他们更追求“潜绩”而不是“显绩”。无论是种树还是治沙,都不是在短短任期内见到效果的,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但正如习近平在《之江新语》的专栏文章中所说,“潜绩”也是最大的“显绩”。事实证明,几十年后,人们对他们的功绩仍念念不忘。前人远去,政声犹在,也为当下提供了重要启示。
3.多次讲授县委书记为官之道
习近平对县委书记的重视由来已久,其多次与在任的县委书记零距离接触,先后在多个场合为县委书记们讲授为官之道。
梳理公开资料可发现,早在2008年11月10日习近平任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曾参加过县委书记培训班座谈会,当时习近平勉励县委书记们,要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时隔五年后,身份已转换为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调研期间,面对部分市、县委书记们,现场送给县委书记们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6名“父母官”面对面,长达两个小时的讲授与互动,习近平指明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县委书记。
2015年2月13日下午,时值春节期间,习近平又与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进行座谈,先后有五位县委书记发言,并与习近平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互动。习近平强调,一个县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要摆布好、协调好,县委书记很关键。要发扬当年陕甘宁革命老区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精神,做到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兢兢业业把老区各项事业发展好。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代表中央向受到表彰的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示热烈祝贺。
除此之外,习近平还多次写文章谈如何当好县委书记。可以看出,在河北正定当过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自己一路走来逐渐形成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把县委书记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摆得相当突出。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 刘晓庆整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策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