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有80%的愿望乡镇根本就无法满足,乡镇的工作有80%不为农民所欢迎,有80%的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更为严重的是,乡镇干部的工资都得不到保障,怎么能够真正地帮助农民服务农民呢?”《乡镇视角下的三农》一书作者以一个乡镇干部的视角,站在学术的高度上向我们论证了他对“三农”问题的现实思考和探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上、中、下三篇。从对现实的思考——现实的探索——理论的现状逐个细说开来,对现实农村的问题症结所作的深入剖析。本书作者较长时间就职于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不仅了解农民、农村、农业,敏感“三农”圈子的人和话语,还有研究三农问题的能力。该书拥有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对策层面,作者以全书以“见证者”的角度,用丰富的农村一线实地调查资料和以事实为依据所作的精辟论断,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
我和作者陈文胜先生一样,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朴实的农民。父母兄弟都在农村,特别是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我也在乡镇工作十三年,没能够像作者那样当上了镇长和镇党委书记,但也干了三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村之初,村里没有经济来源,仅靠财政转移支付度日,村里连办公室都没有,村级小学也是D级危房,村干部一年的报酬不到2000元。这不到2000元报酬中还含招待镇干部到村工作的伙食费。村官权力不大,责任不小。让孩子们在D级危房中上课,给谁也不安心,何况我这个农家子弟。经过多方争取、协调,终于盼来了农村学校D级危房改造项目,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分级负担,村里要拿配套资金。沉重的资金压力,让我不得不四处求援。虽然村里没有一家企业,好在镇区内个私企业还不少,下派到村之前,我在镇财政所工作,大家彼此都认识。我们采取乞丐的方式上门化缘,当然也不一帆风顺。
一家企业曾在一个场合下,说愿意赞助500元,我们到那家企业说明来意时,老板不在家,老板娘对我说,“我都要讨饭了,哪有钱给你们,多跑几家吧!”。还有一家见我们来了,也还比较客气,估计千儿八百的不成问题。当我们说明来意时,也没有表态,硬留我们吃午饭。吃饭时,老板对我说,“你将这杯酒喝掉,我给你们5000元赞助。我这人不胜酒力,那杯酒足有二两多,肯定喝不下去。”征得老板同意,一道去的村主任代我一饮而尽,就这样,我与村主任两人喝得乱醉。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躺在路旁的土地庙里,眼睁睁地看见一条蛇从村主任脸上爬过,而我们动不了。三年的村官生活让我偿尽了乡村工作的酸甜酸苦辣,但我不后悔,我感谢组织给我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三农、剖析三农。我深知自己的理论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陈文胜先生对三农问题分析的深、分析的透,多读象《乡镇视角下的三农》这样的书。
正如李昌平所说,“他的声音中带有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气息;他的思考是值得尊重的,因为他的思考是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客观反应。”。2006年,我千里迢迢到长沙参加“财政与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想看看拜访他,他却跑到农村搞调查,让我失望而归。但从《在小政府观察中国大问题——乡镇视角下的三农》一书浓厚的乡土气息、真实反映农村问题现状的现实来看,他是用脚跑出来。2008年,第四届全国社科农经研究大会、首届湖湘三农论坛、第二届县乡干部论坛在长沙举行,这次陈文胜先生作为组织者,让我有幸相见。
曾经一些不深刻、全面了解农村、了解乡镇政府及乡镇干部的人,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乡镇政府及乡镇干部。把种种责难洒向我们乡镇干部。一时间,乡镇干部的形象在世人眼里一团糟,似乎乡镇干部真的是像一些媒体描述的那种横行乡里的土霸王、乡村麻烦的制造者。不少农民也认为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好经,坏就坏在乡镇干部这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而在学界某些人甚至提出撤销乡镇政府,解散乡镇干部的改革方案,似乎只要这样一做,中国的三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复存在了。其实,出现上述问题的根子还是体制问题。同样,政策在基层走样也多是上级制定的政策操作性差。如2009年安徽省就出现了小麦、油菜保费农民每亩负担2.08元的问题。现实中已经不存在分票,无论按每亩2元,还每亩2.1元收取都与政策不符,你能说乡镇干部把经念歪了吗?同时,乡镇干部在实施收缴过程中,如果按每亩2.1元收取,又怕农民举报多收,增加农民负担;如果按每亩2元收取,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自己要贴钱,不划算。对于社会对乡镇干部的种种偏见与误解,陈文胜先生以独特的视角、见证者话语方式为乡镇干部呐喊,以亲身经历的事实,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乡镇政府、真实的乡镇干部。
《在小政府观察中国大问题——乡镇视角下的三农》一书列举了大量鲜活的事例与确凿的政策依据,提出了三农问题决不是乡镇政府、乡镇干部而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观点,高度分析和归类了当前“三农”问题主要研究群体、“三农”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三农”发展的未来方向等,值得我们学习、探索和研究。
(文:汪恭礼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委办)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学生时代曾经跟着导师做“乡野调查”,深入到湖北省的乡镇、农村,感触颇深。乡镇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最基层的政权,是与农村居民直接打交道的“第一线”,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很多乡镇财政吃紧,于是多数地方确立了了乡财县管的体制,乡镇财政的弱化也意味着乡镇政府职能的弱化。在职能划分上,县里能管的,就通过事业单位或者派出机构给管起来,不好管的事情多半扔给了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度非常高。从编制上讲,有的乡镇政府只有几十个人,却要管十几十个甚至自然村,难度可想而知了。个人觉得,乡镇政府职能还是要强化的,但可以考虑一些新的思路,如利用民间的力量,发挥村民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西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面的乡镇相对离党中央较远,上面的政策不能及时的下达到下面的乡镇,补贴等资金层层划拨,最后到乡镇的寥寥无几,这些都给乡镇干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不是他们不想做好,确实是手上没有足够的筹码。国家应该提高对乡镇的重视力度,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要建立一条中央到基础的直接交流的渠道,更好的了解基础干部群众的生活。——张欢
乡镇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最基层的政权,是与农村居民直接打交道的“第一线”,重要性不言而喻。乡镇干部是一线的最基层干部,他们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奋斗在农村、奉献在农村,虽然权力不大,但工作庞杂,压力不小。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很多乡镇财政吃紧,于是多数地方确立了了乡财县管的体制,乡镇财政的弱化也意味着乡镇政府职能的弱化。妇难为无米之炊,下面的乡镇相对离党中央较远,上面的政策不能及时的下达到下面的乡镇,补贴等资金层层划拨,最后到乡镇的寥寥无几,这些都给乡镇干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不是他们不想做好,确实是手上没有足够的筹码。国家应该提高对乡镇的重视力度,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要建立一条中央到基础的直接交流的渠道,更好的了解基础干部群众的生活。在职能划分上,虽然县里能管的,已经通过事业单位或者派出机构给管起来了,但是不好管的事情多半仍然扔给了乡镇,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度非常高。从编制上讲,有的乡镇政府只有几十个人,却要管十几个甚至几十自然村,难度可想而知了。个人觉得,乡镇政府职能还是要强化的,但可以考虑一些新的思路,如利用民间的力量,发挥村民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平水镇 杨成)
其实哪里都有“歪嘴和尚”,绝非只存在于“乡镇干部”中,因为乡镇干部接触的是一线农民阶层,问题烦杂,良莠不齐,不一而论,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李斐
“三农”问题是要真正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和群众才能研究的。有些领导干部连稻子也没见过,去农村只当是呼吸新鲜空气,没有切实生活过,这样的人研究出的“三农”顶多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实践的参与,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他的声音中带有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气息;他的思考是值得尊重的,因为他的思考是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客观反应。”不过在我看来,就算一些领导看了这本《在小政府观察中国大问题——乡镇视角下的三农》也没什么用,还是要真正切实深入农村才能了解。——胡倩
乡镇工作中的职能总是会遇到太多的磕磕碰碰没法进行,各种款项莫名奇妙的会消失不见,这是政府工作层次上的问题,做个给自己敛财的乡镇干部这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但是面对零散的农民还有很多时候听起来明亮却没法落实的政策,这让身为乡镇干部的领导都没法把工作进行下去。再者,遇到贫困的乡镇,有钱人就是“大人物”,做干部有原则,可是做的这些“财神”的工作可是比作“公关”都难。这个工作能不难做么!——杨文
最基层的政府权力太小,做事很难施展开手脚,但是一旦权力下放,就会出现贪腐。乡镇干部很难在岗位上待太久的时间,乡镇居民又太好愚弄,乡镇干部一届一届更换,乡镇建设却被一次次敷衍地拖下去。不负责任的建设积累下来的弊端又很难解决,又给本来难以改造的乡镇地区人为地增加了建设难度。所以建设乡镇缺少的从来不是政策,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权限,而是踏踏实实的心系乡村和有决心改造乡村的人。——杨弼麟
不管是乡镇政府还是乡镇干部,如果做到了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了,也就没有所谓的难题和难做了,在农民看来,政府不为老百姓服务,工作不好好做,搞的百姓许多意见,那农民也是没有错的,你做了就是做了,而且也要做好才是真的;而乡镇政府和乡镇干部,政府只是一个载体,而执行做事的是人,干部,他们直接面对基层,面对有些政策,他们也不好做,同时有时候也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那如何避免以上以上情况呢,我没有什么直接的工作经验,有的只是改变这种现状的信念,上下同心,共同去把事情做好,我想才是关键。——林宇
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给几亿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实惠。同时,也给靠收税“度日”的乡镇干部带来了危机感。表明上看这是危机,其实这更是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慢慢从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如果真的和老百姓心相连,情相系,乡镇干部的工作其实更好做了,其实更有意义了,其实明天更美好!——倪卫校
问题就应该这样提出来,现在就看怎么解决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好做的工作是很少的,希望基层工作者们真的能像提倡的那样“迎难而上”:一是迎着困难而上,不因为困难而逃避;二是将困难上报上级,以及人民政府的上级——人民/民众,突破现有体制的弊端,实现指示精神与实际问题等信息的流动和反馈。工作虽难做,但它逼着我们去思考去改进,这比歌功颂德有意义多了!——小迷
为何难做?因为他们与普通老百姓离得最近。相比之下,村官是最难做的,早就听说有的村官因为没有兼顾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家里的庄稼都被别人毁掉了。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上级领导的话不能不听,老百姓的心意不能不管,夹在中间的人才是最可怜的。——李特
乡镇干部的工作看似难做其实简单,乡镇干部是上级领导和老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乡镇领导要学会换位思考。当百姓需要的时候,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做才能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惠民措施;只有把百姓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的做好基层工作。——程鹏丽
我也是农村出身,农村的文化和思想还是相对落后的,小农意识比较强,所以管理起来也不容易,但是农民的诉求相对也是很低的,只是很低的诉求往往得不到及时公平的解决,而且乡政府的管理人员其实也有其难处,但是信息不公开,政务不透明,让农民们难以信任,所以大部分基层农村与城乡政府是一种互不信任的状态,所以大家都难。很多乡政府确实缺钱,每次农民的土地赔偿都会被克扣很多,小小的县官,虽然工资很低,但是每个人都挤破脑袋去抢,我觉得其中还是有很多利益链条的,所以领导们创新管理,真正的实现公平,公开每一分钱的来去,让百姓看到利益,而不是克扣农民。——武美玲
这个问题难住了我。中国的社会问题是整体性的,不仅仅存在于乡镇层面。但是乡镇是体制与民间碰撞的最前沿,是矛盾体现的第一线。基层干部既承担着上峰的压力,又面临着水淋淋的民意,工作难做在所难免。我想建立更多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协调机制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还很不够。——王俊岭
最近的个别县市,进行了公推直选,施行了一小步的党内民主选举,但还是干部选干部,少数选少数,还不是党内基层民主直选,作用也很有限。可以说,社会诸多问题都是由于权力过分集中造成的,也是由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官僚主义造成的,上行下效。基层的干部,特别是乡镇的干部,更难干,更忙乱,因为上面摊下来的任务要一项一项去完成,下面的困难上面不愿听,要直接面对基层百姓,针对普通民众,针对更实在的现实百姓诉求问题,社会公平合理问题,更需要耐心、科学和人性化管理,需要创新,但是,权力也很有限。有句话说,“当官要当管官的官”,基层官员肯定深有体会。在过分集权体制下,又处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民众的民主法治需求超乎从前的大背景下,上下夹击,左右为难,基层官员确实不好干。问题的解决,既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的民生切题,更要从大处,从积极发展人民民主大环境着眼,从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公正公平执政执法,执政为民,群策群力入道。——栗彦卿
来源:半月谈(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