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锡文: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 作者:陈锡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5-06 录入:曹倩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那么,乡村产业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要全面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至少要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和观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那是2017年的10月,到现在已经5年的时间。二十大报告它的亮点就在于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深刻地论述了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二十大之后总书记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总书记还多次指出,我国发展的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乡村振兴我们一定要清晰地意识到它总的方向目标是为了尽快地解决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展得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所以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总书记就多次提出了中央对乡村政策的一系列总的政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方针就是坚持乡村优先发展,首先要深刻理解优先这个概念。其次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总目标就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再第三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因此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在新时代抓好三农工作的总的抓手,之后他还特别强调要一体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是党在十九大的时候明确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就是要通过推动乡村振兴来解决好我国社会发展中当前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农村与城镇、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滞后,因此要加快发展。

要理解的是党在推出乡村振兴战略前后,实际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二大国。量很大,但是在不少层面质量还不高,因此中央一再提出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化。因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包括要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这个高质量发展我想相对于农业来说任务重一些,相对于改革开放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变化看到,无论是业态也好,还是产品的数量到质量也好,它的增长和提高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相对而言农业在这方面滞后一些,尤其是在农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努力追赶。

要理解乡村和城市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实施乡村振兴要重在发挥好乡村所特有的功能,总书记在论述乡村功能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现如今乡村不仅仅是种地,它还有生态涵养的功能,让人们观光体验的功能以及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我们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文明促进法》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特有功能”。我想这个特有功能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特有功能”,这些功能就是农村所特有的,而城镇不具备,但是你想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好国家的生态环境,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不仅仅是乡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城镇乃至我们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乡村振兴中就像总书记讲的那样,不能够比照着城市它怎么搞建设,乡村就怎么搞建设,所以总书记说一定要体现乡村特色,维护好生态环境,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最后比照城市把乡村搞得城不城,乡不乡。

乡村有很多它所特有的和城市不具备的功能,但是最主要的乡村我提出这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振兴好乡村的这三大功能上,也就是巩固农业基础,要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守护好青山绿水,这样整个国家将来才会有金山银山。再有就是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中华文明能够实现现代化。这跟人一样,我想大家都理解一个人有四肢有五官,有五脏六腑,就跟一个社会一样有城市有乡村,你很难去比较人的器官人的这些肢体哪个更重要,没有人会蠢到去比较一下大脑重要还是心脏重要,是胳膊腿重要还是手和脚重要,因为这没法作比较,根本原因就是各有各的功能,缺一不可,缺了就是一个病人,就是一个残疾人。城市也有城市的功能,是农村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发挥好城市和乡村各自所特有的功能,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现代化进程能够健康推进,否则就是残缺和不健康的。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最新提出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里的农业强国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农业强国要怎么去理解,我觉得确实我们要花一点时间,要认真地去研读一下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的重要的论述。学术界当然对于什么叫农业强国可以设置很多的指标去比较来鉴别是不是农业强国,但是我想根据总书记关于农业强国的论述,包括他以前一系列的论述,都能看出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农业强国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14亿人多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碗里要装中国粮,就是要实现粮食安全绝对可靠。总书记在此前曾经讲过,他说你看看世界上那些强国无论哪一个强国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他在过去的讲话特别是2013年12月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就点到过,美国是农业最强国,粮食出口大国,还有加拿大,还有俄罗斯,还有欧盟大国,欧盟大国现在英国脱欧了,英国大国主要是法国和德国。我们看一下2020年的时候这几个国家粮食的生产和供求关系都达到了什么水平,其中美国2020年的粮谷物自给率达到123.4%,加拿大达到185%,法国更是达到了209%,德国达到104%,俄罗斯有一段时间粮食不能自给,但是最近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去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5亿吨,粮食谷物的自给率达到150%,已经有6000万吨谷物出口,其中4000万吨是小麦,如果他实现了4000吨小麦出口能力的话,那它就是世界的小麦出口的第一大国。

总书记说这几个国家之所以强和他们是粮食生产能力强是分不开的,在粮食问题上,在国民的吃饭问题上在国际上不必看别人的脸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总书记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是保生命安全、生存安全的产业,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我想我们党所提出的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应该把它理解为最最重要的一条,我们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吃饭问题上不能看别人的脸色。

总书记已经论述过最近这些年世界开始进入了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大家都知道五个重要的方面,现在人口规模巨大,我们要14亿人口都建成现代化文明的话,超过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加起来的总和,所以它是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它是一个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像有的发达国家贫困仍然普遍存在,贫富差距还很大。它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它是一个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它是一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且党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宣示,我们就是要以中国式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重要意义在哪里,我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五大方面,在相当程度上是对西方已有的现代化从理论到道路,从制度到文化的一个尖锐的挑战。我们是要走现代化的路,要实现现代化,但是不会走美西方国家已经实现的现代化的道路,我们明确这两个方面之后,一个我们明确了我们要走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第二个我们发誓一定要实现我们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说这对美西方国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也不可能不引来他们对我们的遏制打压。在这个局面下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粮食安全上和食物保障方面我们还是有软肋。

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粮食产量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原来粮食产量3亿吨多一点,1978年的时候,去年的粮食产业超过6.8亿,翻了一番还多,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总书记说要巩固和拓展这个伟大的成就。即便如此,我们去年粮食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6.8亿吨,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去年进口的粮食还有一亿四千六百多万。合在一起我们实际消费的粮食超过8亿吨,但是我们的产量只有6.8亿多吨。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最近三年平均下来我们每年需要进口粮食大概是1.5亿吨。光进口这些粮食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现在尽管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是了解农业的同志都知道,我们在饲料上,在油料上在糖料上都进口量还是非常大。饲料上我们每年进口9000-1亿吨的大豆,除了榨取食用植物油之外,主要是豆粕,光是豆粕一项就是9000多万吨一亿吨,进口回来能榨出的豆粕大概就是将近7000万亿。此外还要进口2000多万的玉米。此外国内还经常要用一些稻谷和小麦去弥补饲料的不足,否则我们的畜牧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这么大。而食用植物油,我们现在的消费量已经在4千万吨/年,而我们自己生产是1200万吨左右,食用植物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超过2/3;糖我们现在每年消费1500-1600万吨,自己也只能生产1000万,要从国际市场进口500、600万,所以糖的供求缺口也达到了1/3左右。这就是我们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差距,所以在这样总书记形容很可能会出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怎么确保国家安全,我们就必须牢牢守住我们自己的底线,任何国家它的底线就是一条,必须保障自己的国民有饭吃,能吃饱,做不到这条这个国家是很难自立自强的。

在关于什么是农业强国的讨论中,学术界也提出了不少,比如有些国家也提出他们也是农业强国,比如说日本、以色列,应当承认这些国家在进农业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方面确实取得了非常令人尊重的成就,但是根本问题这些国家都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像日本2020年它的谷物自给率只有32%,荷兰谷物自给率只有9.4%,以色列的谷物自给率只有5.8%。所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一旦供应链断裂,我不知道它们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同时还要看到这三个国家跟我们相比人口规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他们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再去换取粮食和食物进口,风险要比我们小很多。像以色列到现在还没有达到1000万人,荷兰是1700万人,日本算是一个大的,1240万,也只相当于我们人口的9%。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小国可做的事情大国不敢做,不能做。所以正像总书记讲的那样,如果口粮需要进口,饭碗被别人拿住,看着别人的脸色吃饭,还搞什么现代化建设。所以正是从这个角度去看,我想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对党中央的意图,对总书记的战略相结合,推进一个科学完整的乡村振兴,在这个角度上不能出现大的偏差。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加快推进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说我们的农业在这些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粮食产量达到了6.8亿多,蔬菜接近8亿吨,肉类9000多万吨,其他等等很多的农产品产量上都属于世界领先,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我们的农产品很多方面质量不高,因为农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从田头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损耗浪费的比重非常高。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和测算,我们吃到嘴里的粮食,水产品、肉类、奶类和蛋品这七大主要的食物农产品,如果按照它们的重量进行价权平均和计算的话,整个损失和浪费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整个损耗和浪费要占到总产量的22.7%。所以由此你也可以想象,我们在农业上无论是哪个农产品,增长5%,增长10%你想容易吗,但是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东西由于各种原因损耗浪费了22%,你想多么可惜,浪费了多少农业资源,浪费了多少农民的努力。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想产量是需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单纯提产量,一定要努力提高品质。

当然我刚才讲了这么大的损耗其中涉及到很多,比如说流通问题、仓储的问题、加工水平问题、营销的手段问题等等,但是无论如何,最终品质不高不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卖不出去,也卖不了好价格。下一步我想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要高质量发展农业,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各类农产品的品质上,尤其是打造各类特色农产品,刚才孙会长和王社长都专门讲到特色农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仅靠农民自身,靠农民合作社,也不仅仅靠几个企业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实现,应当系统分析我国当前食品供给到消费,也就是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研究不深,但是总得感觉大家这么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

第一,当前存在着很多农产品生产结构雷同、品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于是很多地方就出现了生活过剩。比如说我也调查研究,也跑了不少地方,尤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地调整了结构,努力想增加农民收入。但是调整的结构,新增加生产的产品,往往像刚才讲的结构雷同、品质同质化、品种同质化,比如很多地方你去看都是猕猴桃、葡萄、大枣、核桃,结果市场上容纳不了这么多,当然这跟我们的加工能力上不去也有关系。于是很多产品的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一开头上来农民非常欢欣鼓舞,价格很高,三年五年之后各地都进入了盛投期盛产期,价格就下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是生产者不了解及时准确的市场情形,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不了解,而生产者除了我之外还有别人谁在什么地方也在生产同类的品种,我也不知道,这样一种盲目的生产必然导致产品过剩,最后导致大量浪费的现象。

第二,很多地区缺乏自己的土特产。我们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几个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全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我刚才讲到的缺乏主打农产品,不少地区缺少主打农产品,这个问题在最大宗的粮食生产作物中就表现得特别突出。为什么这么说,像粮食的主要产品无非就是小麦、玉米、水稻这样几个主要的,但是你去看即使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这样的一些品种,稻谷或者小麦,也可能一个县种的品种就有十几二十个,甚至更多。所以你要让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他认为自己生产的都是优质的,但是十几二十个农产品等到采购收购上去的时候就难办了,各个不同的品种最后都集中到了同一个仓库里,都混在那里,没有办法做到优质优价。就像有的社区倒垃圾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各级政府要求垃圾分类,每个家庭都辛辛苦苦把垃圾分了三四类,分别倒在不同的桶里,最后大早晨运垃圾的车来了,所有的桶都倒再一个桶里拉走了,这种局面在我们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大宗农产品中非常突出。所以怎么样能做到引导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而且要形成一个地域一个地区范围的主打品种,这样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第三,农产品的营销、储存、加工等等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尤其在鲜货农产品,鲜货农产品我们现在的物流冷链能够覆盖的只占19%,80%以上的鲜货农产品都是在常态下跟其他的货物一样运输,气候的变化,鲜货农产品自身保存的难度等等又造成了大量的损耗以及食品污染,这些方面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耗。我们很多的地方比如冷链冷酷明显不足,和我们最近几年蔬菜水果、肉类、蛋类这些产品的快速增长明显不足,因此导致大量的浪费。

第四,各类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能力不够。刚才黄社长讲到我们农产品的加工已经占到42%,虽然是很值得可喜的目标,但是同世界各国发达国家去看,农产品的加工值往往都要相当于农产品自身价值的两三倍,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几个方面的不足,制约着我们整个农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至于解决这些问题我想非常重要的,必须认识到它是一个系统,仅仅靠农民,仅仅靠农民的合作社是不够的,仅仅靠几个愿意为农服务的企业去做也是不够的,应该按照系统观念、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社会资本、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个体,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协同发力,认真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要想打出品牌来,你的产品的品质就是必需,要想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秀的品牌,首先要把努力放在农业生产上,放在农业生产上才能让农产品有一个好的品质,才为以后的加工、运输、销售创造好的机会。要做到这一条我想前头讲到的几大问题我们一定要加快努力去解决。

第一,要给农民提供完整及时的市场信息,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什么地方已经在生产,你怎么去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中很多刚才讲到的结构雷同、品种同质化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在这方面我想政府是掌握市场信息最完整的机构,它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地向全国农民发出这样的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生产。

第二,我想非常重要的,我们能看到农民是非常勤劳,而且非常愿意为自己的增收,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断地付出他的努力的。但是问题是传统的农业农民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农民没法去选择哪个是优良品种,没有办法自己去形成这些优秀的或者是优质的养殖和栽培技术,更不知道怎么能够快速地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出去,销售一个好的价格。从这个角度去看政府在提供全面信息的情况下,我想更多地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在这方面要比农民的能力强得多,要把这些带进去。让农民通过公司企业的努力能够让他们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了解最优秀的品种,能够怎么采取更先进的销售手段把它销出去

而我也感觉到我们有些企业下乡存在的偏差,我觉得最主要存在两个误解,认为公司企业社会资本进农业,就是要到农村去争一块资源,拿一块地。坦率地说,农民现在的就业不充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除了转移有困难之外,这些人均耕地太少,你现在去争一块资源,农民日子能过得更好吗。另外我想公司企业去做农业首先不应该跟农民争地,其次很重要的一条,不要去抢农民的饭碗,农民能干的事要让农民干,公司企业社会资本去要多看农民自己干不了,干起来不划算,不会干的事,这样的合作农民才会欢迎,才能让中国的农业打破小农户的耕地,而让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受到切实的欢迎。我想这两条特别重要,一个是不跟农民争资源,第二让农民自己去做他会做的事,你去引领他提高生产质量,让他能找到优良的品种,仍旧找到先进的种养殖业的技术,能够找到快捷的销售方式。

我想现在非常重要的像总书记讲到的那样,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总书记曾经讲过,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我们的“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同步发展,跟已有的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有可能走不完全相同的路。现在已有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大多已经有200年的历史,很多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才进入,这些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候,坦率地说那个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信息化,所以它只能按部就班地先推进工业化,再推进城镇化,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了后来有了信息化了,再去利用信息技术去提升和改造全面成长为现代化。而总书记讲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信息化就横空出世了。所以总书记讲了这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串联式的现代化,大家学过电都知道,串联式的电力把四个灯泡,每个灯泡装一个开关,拉一个开关就亮一个灯,再拉一个开关再亮一个灯。所以总书记说他们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到信息化,是顺序推进。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给我们的便利,充分地发挥信息加入全面“三化”之后,他说无所不能地快速沟通以及溢出效益,来实现我们加快我们自己的发展。

所以总书记讲我们的“四化”同步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串联式的发展,我们是闭联式的发展。把信息化加入到其他的“三化”里,按一个开关四个灯都可以亮,所以我们这“四化”是叠加式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去讲,我们的生产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要给农业农村带去他们还比较陌生还掌握很少的信息化的技术,用这个技来推动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这个目标。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3年第3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