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万载县农民工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期盼

[ 作者:袁秀连  辛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4-13 录入:王惠敏 ]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万载县约有农民工10.14万人,县工业园区企业在岗员工1.3万人。2月20日和2月25日,万载县共举办两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大会”,两天共有118家企业和9500多农民工参加现场招聘活动,现场录用2595人。

二、农民工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问题

1.务工有顾虑,担心感染疫情。不少务工人员担心上下班途中、生产作业、就餐住宿时人员聚集,企业防控措施不到位,增加疫病感染风险。特别是有的建筑工地条件较差,管理不够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多,工人流动性大,过早复工存在风险。来自高城镇的余桃寿今年52岁,他说他之前在广东务工10多年,往年正月初六就出门务工,今年因为疫情而待在家已休息了1个多月,坐不住了,外地又暂时不敢去,所以来县工业园区应聘,不过还是担心感染疫情。 

2.物资难采购,防疫缺乏保障。市场上口罩紧缺,农民工买不到合格的医用防护口罩,企业提供的口罩有限,不能按时更换,质量也参差不齐,防护效果不够。昌圣公司员工袁凤连说,公司会统一发放口罩,刚复工时配的口罩质量较差,每天一换,后面质量好点的就两天一换,厂区每天消毒4次,就餐也实行错峰制度,但在这样一个有2000多名员工的大厂,每天和同事们一起上班用餐,仅靠一只口罩防护,多多少少还是很担心。

3.岗位不匹配,竞争压力增大。一些复工企业主要缺乏技术性人才,岗位设置条件多,很多农民工不符合岗位要求,农民工能够提供的劳力水平与企业用工需求难以匹配。比如,万载县华尔升电子厂招聘的设备技术员,要求具备技校相关学历和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很多农民工都不符合条件。同时,受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减少,在本地就业的意愿上升,导致普通劳动力储备较往年充沛,客观上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通过现场调查,2月25日参加招聘大会的人员90%以上是以前没有在县工业园区务工、长年在外省务工的对象。因担心返程途中感染疫情,他们决定不再回到去年务工的外地企业,而是选择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有些企业看到工人饱和,就适当提高门槛,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优中择优,无形中减少了农民工就业机会。企业负责人华尔升公司郑光辉和铂瑞能源公司王辉都说,今年农民工应聘积极性更高,他们确实在对员工的各方面进行比较,希望同等的待遇能招聘到最优秀的员工。

4.本地工资低,岗位工种受限。现场应聘的赤兴乡廖小琴一行3人,以前在浙江省务工多年,平均月工资约6000元。但在万载工业园区企业了解到,普工工资只有3500元左右,而且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岗位,她们均表示不合适又很无奈。

5.返岗仍纠结,陷入两难困境。目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万载工业园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按照疫情防控期间有序返岗要求,加上部分小企业无法满足复工防护条件等原因,员工实际到岗率只达60%,部分老员工仍在家中坐等“上班通知”,少数原在本县务工的武汉籍人员也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这些老员工处于纠结状态,面临着继续等待或重新择岗的两难困境。

三、农民工的期盼

1.尽快找份工作,增加家庭收入。招聘现场,赤兴乡郭志、茭湖乡陈礼元、仙源乡王复云等应聘的村民反映,农村家庭提高生活水平,务工收入是重点,毕竟农业生产增收难,而且长年在外务工,农活已渐生疏,近段时间由于受疫情影响,“坐吃山空”忧心忡忡,再不进厂干活,手头很紧……

2.强化防疫保障,简化复工手续。还未出门的农民工到处打听如何办理健康证,生怕无证寸步难行。已到达外省后要隔离14天,导致负面情绪堆积,上班后人员聚集,担心感染疫情……这一切,对于相对弱势的农民工,都是无可奈何又难以改变的现状。昌圣公司员工叶小芳、龙晨净水公司员工刘米等人希望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除了“摇号”之类概率低的采购办法外,要采取更多方式充实物资,切实保障市面上能够平价购买到防疫用品,帮助农民工防护到位,保障身心健康。同时简化复工手续,促使农民工尽快入企上岗。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技能。在招聘大会现场,白良镇村民袁列友谈到,针对当前返乡农民工剧增,园区企业相对“挑剔”现状,希望劳动部门对农民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其操作技能,顺利上岗。

4.继续外出务工,拓宽增收途径。在调查中,岭东乡肖剑波、赤兴乡张成发等村民均表示,本地企业岗位有限,工资相对更低,外省熟门熟路熟厂熟岗,需要大量农民工,就业机会多,而且经济环境更加成熟,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外出务工还是多数农民工的理想选择。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