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8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专家人才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休假。此举足以看出党中央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及对于人才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人才是第一资源,惟有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用于人才管理中,实现人才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全过程管理方向转变,才能保证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突围,赢得制胜筹码。
精细化的制度建设,管好总量,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是人才管理的保障。各地区要始终坚持让人才受到最大尊重、得到最多实惠的理念,根据本地实际,建设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和平台,针对不同层面的人才,系统制定支持政策,通过加大资金补贴和项目支持力度等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为各类人才舒适工作、体面生活,成就事业创造条件。同时,要完善出台激励性措施,对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奖励,更多关注高层次人才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干事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精细化的教育培训,盘活存量,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地区要以提升各类人才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按需施训原则,注重理论培训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培训齐抓并举,通过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做到精耕细作、精准滴灌,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着眼于大教育大培训,积极拓宽人才教育培训渠道,坚持以党校培训为“主阵地”,以各部门培训为“主战场”,以异地考察学习为“主渠道”,以跟班挂职为“补充”,不断拓展人才培训途径。
精细化的人才储备,做优增量,保证人才梯次发展。人才储备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地区要深入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聚焦高层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活力不足等问题,在人才工作全局中注重分类识别、动态更新,始终保持一池活水。在重点调研和统筹比选的基础上,建立涵盖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数据库,满足人才梯次配备需求和地方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对入库的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综合评价其履职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等指标,有计划的进行重点培养。
精细化的监督考核,提升质量,确保队伍管理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落实,而落实的最终效果则体现在考核上。各地区要把监督管理纳入对人才培养教育、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推进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对人才开展全方位“体检”。通过各项考核办法的有效落实,细化卡控,切实将激励与约束、考核与聘用有机融为一体,发挥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确保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使用一体化,有效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人才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只有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打造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水利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