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次大会的报告将“美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提出了我国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各级党政、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各行各业人士必须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作为推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始终沿着“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奋勇前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一、推进绿色发展政协组织理应有所作为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然而,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还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有的地方尽管雾霾围城频频敲响警钟、江河土壤污染危及人体健康、触动切身利益,但等到真正决策压缩落后产能,需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时,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患得患失、下不去手的现象,甚至对高污染项目仍抱有“先上马再说”的侥幸心理,认为不抢抓眼下机遇就会在长远上吃亏。一些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对上级甚至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对环境违法企业视而不见、查而不处、处而无力。凡此种种,折射出一些地方知行脱节,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层面。对此,我们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 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实地调研、组织视察、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专题协商、专题研讨、民主评议、咨政议政、大会发言、网络留言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向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就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二、嘉陵区政协精准发力助推绿色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在助推嘉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把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作为调研、视察的重要工作来抓。自2013年以来,我们着眼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先后在国、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争创成为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单位,打造了生态经济研究的嘉陵品牌。紧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助推“一江三河”流域综合保护列为政协重要关注议题,定期深入乡镇摸排掌握排污情况,多次实地督查凤垭河污染治理,连年强力推动泥溪口沙石码头搬迁。同时,持续关注工业污染源头防治,多次深入工业集中区视察监督企业排放,大力推动明华生物、嘉美印染搬迁,及时开展李渡垃圾发电厂运行情况调研,努力为嘉陵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奉献力量。 从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我们相继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嘉陵的城镇社区、乡村农户、溪河塘堰、田间地头进 行了仔细调研,先后撰写了关于嘉陵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精准扶贫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等方面的调研报告,报送嘉陵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在这些调研报告中,区政协针对存在问题,向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培育生态意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城镇治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植树造林水平;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搞好宣传强化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完善提升生态功能,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力;发展生态产业集群,增强城镇核心竞争力;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增强城镇发展对外吸引力;塑造绿色低碳形象,增强城镇发展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防灾减灾避灾”等对策建议,得到了嘉陵区委、区政府采纳,为推进嘉陵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嘉陵一二三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朝着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发挥了有效作用。
三、政协组织推进绿色发展应始终把准重点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应坚决按照中共十九大对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一要用好议政建 言平台,为各级党政肩负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造福百姓的重任,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献计出力。二要用好听取情况通报及互动协商途径,促成各级地方政府严格履行职能职责,避免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出现。三要用好专题调研、深度调研手段,及时掌握和了解各相关企业履行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情况,并积极向地方党政及职能部门反馈;四要用好委员视察和监督促进手段,推动环保、司法等有关部门积极受理环境污染受害者提起的维权诉讼,对污染严重、影响恶劣和环境监察严重失职渎职的行为严惩不贷,充分发挥好环境权益保护屏障的作用。同时,还应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有效监督环境污染,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总而言之,只有我们大家一道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建立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早日建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