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强明等:新官理旧账的力度、限度和法度把握艺术

[ 作者:张强明 王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9-12 录入:王惠敏 ]

摘 要】新官理旧账是政府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新官的基本要求。新官在理旧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把握理旧账的力度、限度和法度,才能体现出新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官理旧账体现的把握艺术分别是,准确把握“旧账”与“新账”的艺术;准确运用领导协调各方的艺术;善于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的艺术;善于把握“度”的艺术。

关键词】新官理旧账; 力度; 限度; 法度; 把握艺术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服务型政府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近年来“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从2018年到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由此,新官要理旧账,而且必须理旧账。新官理旧账,需要准确把握“理旧账”的力度、限度和法度,新官才能做到造福一方百姓,又能实现自身价值。

一、 新官理旧账的力度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新官到任,往往给人感觉会有大的变化,因为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也暗含着新官要“继往开来”,“继往”包含对旧账如何处置,处置力度如何,也就是新官理旧账的力度,力度往往表现为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和力不从心。

1.过犹不及。主要指新官在理旧账的力度过大,没有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干了许多超出理旧账的事。究其原因,新官通过渡理旧账,为了赢得已调离的上级领导干部、同级领导干部、社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放出信号让大家觉得政策是稳定的、持续的。但是存在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对以往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政绩工程、后门工程、豆腐渣工程等等旧账、烂账和坏账统统理下来,就会对当地的政治生态,以及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度埋下隐患。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过于理旧账导致缺乏新气象、新活力和新动力。

2.适可而止。主要指新官理旧账把握的恰到好处,适度有力,既有礼有节,又不失起良好开局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掌握“适度”“拿捏有度”的新官常常表现为,“尽快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谋划能力,适应各方面发生的重要而积极的变化,尽快进入角色,避免盲目效仿。”[1]对正常范围的旧账要理,而且要理好。对不合理、不合法、不符合程序的违规帐,需要相关审计、纪检和监察部门核实,要不然就成为糊涂账、死账、烂账,需要考验新官的智慧、决心和力度。

3.力不从心。指新官理旧账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是有心无力。“一般来讲,旧账的表现形式往往比较复杂,形成旧账的原因也常常多种多样。”[2]因此,新官到任面临着炙手可热、选择困难症、有心无力的处境,想着到任要干出一番事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往往表态比较多、文件多、指示多。然而这些旧账一般会牵扯各方面的利益,涉及关系广泛,新官往往显得裹足不前,害怕捅“马蜂窝”,一发不可收拾,对自己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新官就会有选择性地处理一些简单的、容易处理的旧账,以安抚各个层面的诉求,或者干脆不管不问不理。

二、新官理旧账的限度分析

1.务实型。务实型的新官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从职务调整之后,对接下来自身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从主观看,思想上高度重视,有务实的政绩观。新官从一开始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预估,从一言一行到决心都无处不体现务实的作风,既不急于对旧账表态,而要以问题为导向,沉下来逐渐摸底,善于展开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为切实解决旧账作前期准备。另一方面,从行动看,行动力度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能否烧到理旧账,关键要看新官的行动,要有不怕事、不懒政、不平庸、敢作为、敢担当的毅力和勇气,这种毅力和担当表现为既要坚持前任好的做法、思路和规划,又要敢于对前任不好的发展思路果断停止,善于以实践为导向,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制定发展思路,狠抓落实,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干出群众满意的需要的成绩。

2.务虚型。务虚型的新官往往表现为形式主义、不敢担当、不敢作为、表里不一、阳奉阴违、会议多如牛毛、文件层层空转,实际效果“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新官往往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工作,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再加上前任职务升迁,新官内心害怕得罪人,“怕事不敢理、懒政不想理、平庸不能理、为私不去理,”[3]根本上还是害怕影响自己的政绩、影响自身的仕途。由此,往往出现新官表面理旧账,以会议文件代替整改落实,以走马观花代替追根究底,以形象工程代替民生工程、以政绩仕途代替造福群众。

三、新官理旧账的法度分析

1.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4]新官在理旧账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法治意识、法制观念、法治思维,不能依靠个人的经验和喜好理旧账,也不能依靠同自己关系远近理旧账,而出发点要有法治思维。有些官员在处理旧账的过程,在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亲信,在经济上千方百计考虑和自己利益相关的,组织上打击同自己观点和做法不一致的,最后导致新官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不归路,成为党员、

干部和群众的眼中钉,肉中刺,人人都想拔之而后快。由此,新官无论在什么时候理旧账,都要绷紧法治思维这根弦,切记把法抛到九霄云外。

2.依法办事。十八届四种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新官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理旧账。一是新官决策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在理旧账的过程中,新官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是往往有些新官觉得法律条条框框,办事时间和周期就会延长,效率低下,“实际中出现功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现象”[5]导致新官出现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最终追究其责任。由此,按照法律办事即使要求,也是对新官的保护。二是坚持依法解决旧账,排除人情打招呼,利益输送等。三是建立不同方式的监督约束体制机制。权力需要约束,官员也需要约束,新官更需要监督约束,有一些新官往往得到提拔重用,感觉组织提拔和群众的认可,就会平步青云,对自己的严于律己的要求有所松懈,需要社会各方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监督,才能防止新官理旧账时违法乱纪现象。

3.程序合法。新官理旧账要有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还需要规章制度和程序办事。程序合法要求新官理旧账时,务必做到众人的事众人议,如,现实中部门合署办公、党政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议等,这些都要求做事之前有相应的程序,这种程序需要透明化、公开化、定期性、参与性。

四、新官理旧账的把握艺术

1.准确把握“旧账”与“新账”的艺术。新官理旧账势必要涉及到“旧账”与“新账”如何正确处理的问题,理旧账成为新官头痛的大事、难事。首先,对旧账要有科学评估。新官理旧账不是糊里糊涂包揽一切,而需要对旧账有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合程序的评估机制,对旧账做定性、定量、特点、范围等全面准确地梳理,做到为什么理,如何理,怎么样理,以什么的力度、限度和法度理就会十分有益。其次,建立“旧账”与“新账”衔接机制。新官不理旧账主要担心 “新账”影响 “旧账”,旧账裹挟新账,旧账占用新账,其实这种想法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新官没有看到处理旧账其实也是一种政绩。由此,必须对旧账系统评估之后,做出合理的规划,最好将旧账和新账衔接起来,在处理旧账时候也进一步发展了新账,在发展新账时也不断处理旧账,同时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影响。最后,制定合理的问责、考核和评价体系。“新官上任总想立新功,新功才是自己的政绩,”[6]这种想法和做法屡见不鲜,必须对旧账建立完整的问责、考核和评价机制,有了合理的机制新官理旧账就会有方向、有目标,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尽心尽力。

2.准确运用领导协调各方的艺术。作为领导要有协调各方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具体工作中长期积累的,新官也是如此,新官如何善于协调各方。一是新官要有担当。责任和担当是每个公务人员必须有的品质,新官更是如此,遇到理旧账,就意味着新官要担责任,有责任就有挑战,新官面对挑战要敢于一站到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扭住不放,才能彰显权责统一。二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新官面对错综复杂的旧账,不能一人单打独斗,而要发挥新官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尽量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导性,让各个涉事的主体积极参与,让干部在理旧账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才能,对干部要奖罚分明,严格要求,爱护有加。三是发挥集体的作用,团结干部群众。新官要善于将自己置于集体之中,不能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盛气凌人,善于以上示下、做出表率,善于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干部、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诉求和建议,有利于干部、群众对新官做出正面的评价,树立好印象,又有利于掌握实实在在的情况,这些情况成为解决旧账极为有利的催化剂。

3.善于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的艺术。一方面,理旧账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久久为功。新官到任,对所在的地方势必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理旧账也需要一个过程,理旧账就需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层层递进、久久为功,理旧账就会理出经验,理出民心、理出支持、理出成绩。有些新官到一个地方刚刚不久,急于开会、发文件、做指示等形式解决旧账,有一些涉及面小的就会得到迎刃而解,如果翻出“老黄历”“陈年旧账”,新官就慌了阵脚、不知所措、不了了之。另一方面,理旧账要善于抓关键、牵牛鼻子。众所周知,解决矛盾要解决主要矛盾,旧账作为矛盾存在,有轻重缓急,所以,新官理旧账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将旧账解剖麻雀,善于抓典型,抓关键,解决一件大的典型的关键的旧账,其他的旧账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4.善于把握“度”的艺术。新官理旧账需掌握分寸,适度有效,为此,必须准确把握“度”这个“关节点”。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旧账也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善于结合旧账的实际情况,真真切切地拿

出解决旧账的措施,而不是嗓门喊的高,行动落实少、不见效果。二是要正确处理政绩观。新官不理旧账究其本质还是“政绩”二字,出现一张蓝图绘到中途夭折,一茬不接一茬的现象。为此,从现实出发,新官需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同时,也要调整领导干部的评价考核机制和问责程序,让新官理旧账有制度保障,新官才会认识到理旧账也能理出成政绩,也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参考文献:略

【基金项目】1.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精准扶贫视阈下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治理实践困境、资源结构及整合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SC17C055);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四川彝区农村治理的多维困境、资源结构及整合机制研究(编号:CR1715),青年项目,主持人。 3..2019年政治与行政学院专题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稳定脱贫与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ZXZTYJ01),主持人。4.中共四川省委纪委委托西华师范大学校纪委2017年度项目“县域纪委监察制度建立、运行与经济发展的绩效关系研究(报告)”。

【作者简介】1.张强明,(1993-),男,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2. 王敏,(1987-),男,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基层政府治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领导科学》2019年第15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