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侯杜比等: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中长期影响评估

[ 作者:侯杜比 吕利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8-02 录入:王惠敏 ]

    学校的撤并最先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已经历过人口乡城迁移转变和生育率下降的人口过程,这是农村学校撤并的人口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撤并规模比较小,有学者针对这些地区小范围的案例分析发现小学的撤并也明显影响了当地人口的教育福利,比如美国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的撤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入学率都有负面的影响。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常见的是兴建学校,有实证研究证明学校兴建有力地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村撤点并校,这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大范围的教育布局调整对我国农村地区儿童的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校数量的减少是否压缩了农村儿童的教育机会?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研究背景

    对个人来说,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利于个体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来说,发展教育也有益于国家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和经济转型发展。从个体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尤其重要,基本的识字计算能力培养和同辈交往经历支持个体的终身发展。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机构的兴建,比如Duflo通过对上世纪印度尼西亚大规模建立学校的自然实验(INPRES)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每1000个孩子多1所小学,人均受教育年限将增长0.12-0.19年,在人口更稀疏的地区和落后贫困地区,建立学校后上学通勤距离的缩短使得个体受教育增加更多。Berlinski等人基于阿根廷的研究也发现学龄前教育机构的兴建显著促进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国近几十年以来国民教育的快速进步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长期大力投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了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校”的格局。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地区适龄入学儿童数量持续下降,“一村一校”办学规模小、管理成本高、人员配备困难等问题日渐突出。人口形势的转变增加了农村小学的管理成本和难度,成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和动因。2001年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开启了农村地区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序幕,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撤点并校”。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规定“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后才被叫停,这是中央政府为抑制过热的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而采取的“急刹车”措施。根据教育统计资料,2000年全国农村地区有44万所小学,中学将近4万所,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只有21万所小学和2万余所中学 ,十年来,大约一半的农村中小学被撤销或者合并。  

  QQ截图20190802185010.jpg

研究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撤点并校从以下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渠道影响农村儿童的教育机会:

     1. 负面影响:我国的撤点并校减少了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和密度,增加了这些地区的上学距离和通勤成本,同时班级规模可能会变大。

     2. 正面影响:撤点并校带来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学校质量的提高,个体得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从而增加他们获取更多教育的机会。

     农村撤点并校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上述正反两方面影响的最终的净影响。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CHES)评估撤点并校的可能影响。

    数据与模型

    CHES调查于2012年3~6月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广西、贵州和湖南等七个省区开展。在农村地区,CHES调查抽取了7257户家庭中的31671个人,同时还收集了村级问卷,其中问到该村撤点并校的历史信息,以及当前的教育资源情况,这是本文重点使用的信息。在735个村子中,227个村子发生过撤点并校,459个村子一直都有小学,49个村子一直都没有小学,结合村问卷的信息和个人的教育经历,我们可以识别家户问卷中受到撤点并校影响的个体,共有出生于1973-1999年的3719个样本居住在发生过撤点并校的村子,其中2881人在撤点并校时已经小学毕业(被定义为参照组),432人在撤点并校时正在读小学(这被定义为directely affected group),另外333人在发生撤点并校以后才入学(这被定义为indirectly affected group)。

   QQ截图20190802185021.jpg

    QQ截图20190802185030.jpg

    因变量Y代表教育结果,通过构建6个模型来探讨小学的撤点对于个体6种可能的教育结果的影响,这6个教育结果包括:是否小学毕业、小学毕业生是否读初中、是否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生是否读高中、是否高中毕业、受教育年限。

    主要发现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撤点并校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结果分别存在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影响:

     1.负面影响:不管是撤点并校时还在读书还是尚未入学的人而言,撤点并校的影响在小学完成、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完成等三个教育结果上都显著为负,说明撤点并校以后因为上学距离变远、班额变大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过了教育质量改善的正面影响。

     2.正面影响:对于没有辍学能坚持读到高中的人而言,撤点并校对初中升高中、高中完成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显著更好,说明教育质量的改善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较高的教育阶段弥补并超过了他们小学阶段受到的负面影响。

 QQ截图20190802185037.jpg

    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学校类型、家庭和个人特征等异质性结果。有三点值得强调:(1)如果新合并的学校提供寄宿,可以弥补撤点并校带来的部分影响;(2)撤点并校使得教育的代际传递差距扩大,对于父母教育程度更低的家庭而言,他们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3)女孩受到的负面影响高于男孩,寄宿条件对女孩的弥补作用更显著。

    作者介绍:Tobias Haepp (侯杜比) 德国就业研究院(IAB)研究员;吕利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人口青专会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