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句准确的反应了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基层工作,民生事,无小事,毫末之间的事都关系着民生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体制机制逐渐完善,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再加上政府职能转变,基层的工作越来越繁杂、全面,但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对广大基层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生驻村干部,在驻村与村干部的接触中发现大多村干部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准确的抓住基层工作的核心和要点,领导能力较差,难以服众;二是缺乏“双带能力”,现在的乡村,发展经济仍然是第一要务,是搞好民生的必修功;三是不能主动作为,“等靠要”思想严重,村带头人缺乏“内生动力”。因此,村干部要练好“内功”,真正的具备了一些必备的素质,才能真正的实现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农村自主的乡村振兴。
调解必修功。良好的矛盾纠纷调解能力,关系民心凝聚。农村日常矛盾纠纷的调解是村干部的最基本工作之一,农民的之间的小矛盾之间藏着民风、社风的倾向,所以调解矛盾不仅仅代表解决一两户或者几户之间的问题,关系着民心所向。两户之间因为一尺之地的纠纷,是各退半尺、还是一方退一尺。每一种的调解办法都代表着一个标杆,对其他的矛盾纠纷起着映射的作用,一个矛盾处理的不好往往能带出一大堆的矛盾,所以村情民风就在这一事一厘之间。
同时,调解农户之间的小矛盾也是对村干部领导能力的考验。一件事的矛盾点往往不是一群人矛盾,而是一两个“刺头”的矛盾,个别利益团体对集体利益的侵蚀,或者是家族利益团体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吞。所以,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村干部要敢于主持正义,要敢于惹人,只有惹了个别的“坏分子”,才能赢得公道、赢得民心。要学会深入调查,掌握确切证据,要能镇得住村里的个别“坏分子”,解决农村问题不是搞文字工作,有理同样需要声高。最不可取的就是做两面的和事佬,问题可能暂时被压住,但是可能酿造出更大的矛盾。我个人所经历的两任支书,一个村支书不识字,但是在调解矛盾等问题上颇有自己的老一套,敢说话,有底气;另一个村支书有文化当过老师,搞党建等软件工作颇有思路,但是在调解矛盾上却发挥不了太多的作用。从务实的角度来看,我更支持第一个支书。
“双带”必修功。拥有“双带”能力,找到发展突破点。带头致富是对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实现良好的村域经济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由村干部带领村民自发实现的村域经济繁荣才是真正符合当地自然发展条件、符合市场需求,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发展。自下而上、由内而外、自发式的变革才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变革。村域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开设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还是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需要村干部能够“门儿清”。村干部在实现带头致富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对村里的村民起到带动作用,一方面能够积累相当好的经验。在村干部自我致富创业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技术、学会了经营、摸清了市场、积累了人脉,对指导其他村民创业以及发展村集体经济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合理的避开创业初期的那些“坑”,而对于大多数资本薄弱的村民来说,他们可能一个“坑”都经不起。“双带”的另一个作用则是能够很好地避免村干部腐败。儒家思想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者从西方思想的“利己主义”来看村干部通过自身努力先富,实现“善其身”,才更有更多的主观意愿去“济村民”。
规划必修功。长远的规划部署能力,让发展持续有效。国家有三年规划、五年计划,我认为一个村也应该有符合自身发展的短期及长期规划。我所接触的村干部中对本村发展有想法的不多,有规划的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的村干部只是简单的配合工作,而不是主动作为。乡或上级部门有具体任务了才会起身去干工作,没有具体任务便只顾自忙自的或者是开始休闲娱乐。有规划、有部署其实是村干部主动作为的一种体现。只有村干部主动作为了,一个村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因为上级政策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扭转,甚至是丧失重要的发展机遇。要制定符合本村发展、为村民造福的计划。短期内要完成哪几件小事,长期内要完成哪几件大事。根据计划目标有针对性的部署工作,通过村干部个人、村班子的集体甚至是个别杰出的村民努力去完成,激活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不是一味“等、靠、要”,忽视自身的发展能力,长此以往就会丧失自身的发展能力。另外一方面通过完成一些具体的事物,既可以提升班子团结力、集体荣誉感,又可以提升村委班子的威信力,有利于工作的具体开展。通过这种有规划性的具体作为,让村民看到实实际际的变化,才能实现每次的换届选举村民用“心”投票。
村委一级是实现国家政策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的政策落地却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一步的偏差可能导致前面百分之九十的努力都会白费,所以村干部的基本素养至关重要,一定要练好“内功”,才能打出“组合拳”。虽然近年来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对于发展所要求的速度仍然太慢。对于乡一级以及上级部门来说首先当然是要“选优”,只有基础好才能有好的发展;其次便是要“培优”,将不优秀变成优秀;最后就是“核优”,要不断的加强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及时更换血液。“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只有一个动力十足的火车头,才能拉起“乡村振兴”这架大火车奔向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定边县冯地坑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