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勇:湖南省县域经济改革的思考

[ 作者:王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01 录入:王惠敏 ]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补短板征集“金点子”活动,湖南日报、新湘评论、湖南人自己的银行——长沙银行联合主办“县域经济大家谈”征文活动,本期刊发江苏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制药技术员王勇来稿。

湖南省地处华中要地,长江中游地区,是华中经济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由高速转向发展减速,产业西迁,湖南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逐年提升,科技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为湖南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随着国家城镇化改革的深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乡村经济的持续性推进,对于拥有七千万人口大省的湖南,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了这一即将到来的发展机遇,湖南有必要从省域规划到乡村的建设,对湖南的改革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通过农村物资、人才与财富向城市集中的方式,推动城市经济体系的创建。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创建城市,我国的行政体系由省——地区(市)——县的传统农业结构体系,发展为省——市——县(区)的工业化结构体系,城市的独大和城市对周边财富的吸引,已经逐步走向阻碍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体系的完善,因此,在十多年前有专家提出省管县的概念,通过省管县的形式,避开城市,促进农村城镇化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本人在十多年前,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绿色田园都市的概念。主张通过主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动,促进城市间协同体系的发展;城市与城市周边农村的联动,促进城乡经济协同体系的发展。城市通过对农村的服务,可以更好的完善城市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物流中心地位的创建;农村通过的对城市设施和物流中心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农村财富体系的完善。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病的体现,将大量的农村人口集中到少数几个主要城市就业已经不太现实,因此,我们在继续完善城市经济的同时,还需大力发展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农业为主体的乡村经济体系建设。

一、地域篇

从湖南省的地域结构与城市分布来看,湖南有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个——长沙,中心一体性城市两个——湘潭和株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五个——岳阳、衡阳、邵阳、常德和益阳,经济带一个——长沙至岳阳经济带。

从区域性规划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将长沙的两个中心一体性城市(湘潭城区、湘潭县、株洲城区、株洲县)与长沙市从行政区划上合并,实现城市的一体化规划,并为长沙的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城市预留,通过组团规划模式,将长沙主中心发展成集金融、商贸、科创、旅游于一体的中心城市,城市组团通过与主中心的协作,担负城市居住、购物、教育、产业、物流的职能,通过绿色城市和大长沙的创建,为湖南整体发展提供中心支持。

对于衡阳、邵阳、常德和益阳四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分别合并该城市的一个或两个郊县,为城市规模的做大提供空间的预留,并接受来自周边农村的富余人口。在城市化发展的当今,人口已经日益成为左右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劳动人口聚集、合理的城市用人成本,已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发展已经由招商时代步入规划时代。因此,城市的自身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区性中心城市岳阳,地处长沙到武汉的中轴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洞庭湖畔的优势,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未来的岳阳到长沙城市聚集区将聚集湖南人口的至少30%,因此,长沙至岳阳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上述八座城市以外的其他区域,可以考虑将城市以外的县域从城市中剥离,中小城市可以参考县域进行规划。由湖南省政府对城市以外的县域进行统一规划,由2至3个县域合并为一个新县域,在行政上将新县域提升为副厅级县域,将县域中的原县城所在城区和开发区合并为副处级县辖市,在县域的中心区域设立新县城,通过发展新县城,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将广大乡镇按人口和土地规模进行镇域合并,将镇域有限的可用资源用于新型城镇建设,支持农民通过宅基地的置换到城镇建房并居住,借民资壮大城镇,同时借城镇的生活设施吸引居民到城镇居住,通过人口向城镇集聚,推动城镇小规模工业的发展和返乡农民的创业。将原有的乡镇驻地和人口较多的村落设立为控制性村镇,城镇和村镇以外的区域设为禁止居民建房的区域,通过宅基地置换、适当补充和发放房票等形式,引导农民到城镇和村镇建房,或者到城市和城镇购买由政府建造的安置房定居。农民承包的农田和林地则通过三权分立的形式,由种田大户或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和林场,实现农业由手工农业向机械化农业转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革命。

二、城镇化人口土地与房产篇

城镇化的推行和农村产业振兴,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将大量农村农业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移落户城镇,保证城镇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农业人口实现转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意愿,维护民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范,保证转移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防止在城镇过程中社会财富的流失和浪费,又要紧守土地红线,防止因城镇化而造成的滥用土地等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无辜浪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农村逐步推行土地确权,推行农民宅基地确权,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为我国的城镇化推行提供了保证。土地的流转和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的蓬勃发展,使大量的原农业人口能够安心的到城镇和工业化密集地区就业。

农民走出农田,走向城市和城镇,农村土地得到流转,为农村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基础。在推行城市和城镇规划工作的条件下,政府应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作所在地,向所在地政府提出申请,在城镇新建安置房住宅规划区内申请安置性住宅,并在新建安置性住宅落户,同时由原户籍所在地负责收回并注销户籍和原有的宅基地,将原有的宅基地恢复为可耕种农田,使国家的土地红线保持不变。在准备撤销的乡村和非住宅规划区内,禁止农民建设和更新住房,防止农民因为在将来规划的连片农田区内建房,而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并妨碍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在原户籍所在地,农民如果需要建造改善性住房,可以向所在地政府部门提出建房申请,由政府部门在当地城镇或村镇规划的住宅区内划拨相应的宅基地供农民建房使用,并负责收回原有的宅基地,将宅基地复耕为农田,同时提供相应住宅图纸,由农民按图纸外形要求自行建设住房,满足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如果农民考虑生活的方便,放弃原有住宅,自愿搬迁到所在地城市居住的,可以将原有宅基地交给地方政府的同时,由地方政府安排在所在地城市的安置房住宅区内,购买相应面积的安置性住宅。地方政府可以按照原有宅基地和住宅的情况给予农民相应的补贴。购买安置性住房的房价,必须由政府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性定价,价格中包含建房成本、公用设施成本、城镇化基金三部分,其中城镇化基金由政府统一管理。安置房的价格必须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否则将阻碍城镇化工作的推进。

第三,对于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人不愿离开家乡的,可以考虑推行安置房购买权证(房票)的方式,一块宅基地可以提供所在地和外地两张安置房购买权证,每张购买权证可以购买一套相应住宅面积安置性住宅,子女可以凭购买权证在工作所在地购买一套安置性住宅,老人凭购买权证,由子女出资在户籍所在地的城镇为老人购买一套老龄公寓式安置性住宅。

第四,在城镇周边农民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农民生活管理区(农村社区)。对于置换宅基地的一部分品质较好住宅,地方政府对置换农民给予补贴后,将这一部分住宅由政府予以保留,用于新迁入农民的安置使用。对于一部分生活在非城镇规划区的边远村庄,无能力在城镇置换宅基地建房,也无能力购买城镇安置房的农民,根据农民的愿望,可以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房屋和宅基地共同置换的方式,将这部分农民置换进入农民生活管理区安置,并享受农民生活管理区的相对便利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接受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和城镇,可以由政府根据购买权证的数量,给予所在地相应的土地用地指标,支持城镇化推广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并给予相对应的优惠政策。政府则利用安置性住房的定价权,根据不同城市和城镇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安置房定价,筹集城镇化基金,并限制中心城市人口的过量迁入,优先将人口引导进入中小城市和城镇居住,并推动我国城镇化优先发展区的城镇化建设。同时利用城镇化基金的使用,用于支持边远和落后地区对搬迁农民的补偿,推动湖南城镇化建设的持续进行。

三、产业科创篇

湖南省有211高校4所,科研院所和各类科技类院校众多,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属中游水平。对于湖南的现状,可以考虑由省政府引导,由中南大学牵头,在长沙设立一个科技创新中心,结合中南大学的科创设施,并对科创中心进行大规模投资,由湖南的科研院所和各主要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心开设研究生院,将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各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基地。将湖南的科技类在校研究生集中于长沙科创中心,通过研究生院的设立,将各类科技精英汇聚于长沙。各高校在学习中共同交流,通过各院所自身的优势汇集,共同提升长沙科创中心的综合实力。通过长沙科创中心的整体优势,带动整个湖南的科技实力的提升,一方面为现有的产业体系服务,另一方面使之成为新型科创企业发展摇篮,用科技带动湖南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湖南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产业扶植中心。省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在长沙设立创投基金的模式,由政府成立一家创投基金,对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产生的一些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孵化新型科技项目。同时吸导民间资本参与,共同引导新型科技项目的发展,将高科技项目扶植做大,利用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企业的闲置厂房安置高科技项目,用新型科技产业替代淘汰的落后产业,振兴湖南经济。由政府在长沙设立新型企业融资平台,让新型企业通过发放企业股份的方式为企业募集资金,该平台的股份发放与回收价格由企业主导,禁止机构利用平台对企业的股票进行炒作,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政府则通过银行和税务的监管平台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民众通过平台对新型企业进行投资,并取得投资的合理收益。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做大湖南的产业体系。

如今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尾声,县域经济改革,特别是城镇化改革将成为我国房地产大潮后又一次发展的机遇。农村的建设,农村设施建设,农民改善生活建房,农村土地的集中化耕种,家庭农场建设,农民返乡创业,等等,都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机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利用国家给与农村振兴的优惠政策,将成为湖南县域改革的一次机遇,抓住机遇,湖南的县域经济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华声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