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金戈:美丽乡村营建中废弃物的应用探索

[ 作者:金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14 录入:王惠敏 ]

引言:废弃物,俗称垃圾,几乎全部可以资源化利用。在欧盟国家,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可达90%,日本、韩国可达97%以上,荷兰将近 100%。当前我国每年产生近 20 亿吨建筑垃圾,但资源化利用率仅约5%,约95%的建筑垃圾以简单的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仅浪费大量可再生建材资源,耗用大量土地征用费、垃圾清运费等,还会产生诸多危害。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把废弃物当做资源进行回收,通过设计和营建,使更多的价值凝结到利用废弃物营建的建筑和环境中,可以减少能源和空间的耗费,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相关概念研究

1.1 废弃物的概念

用于建筑及环境营建的废弃物主要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废弃的固体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废弃物(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2 废弃物的分类

根据废弃物的产生方式可以将废弃物分为四类:

①建筑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平整、修缮、拆除、清理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基坑、隧道、河道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②生活废弃物

生活废弃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废弃的生活资料。包括人们日常的生活垃圾、废弃的生活工具和生活资料。

生活废弃物(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③生产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主要是指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在生产活动中废弃的生产资料。

生产废弃物(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3 废弃物利用思想的三种模式

1.3.1 废弃物末端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废弃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变成对环境没有污染和损坏的物质形式,通过填埋、填方等建筑营建方式放置于环境之中。这种模式是单向的线性物流模式。

废弃物末端治理模式图

1.3.2 废弃物末端利用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废弃物进行粉碎、加热、热压等再加工,使其分解为原始材料,然后制造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这种模式是一个反馈式流程。

废弃物末端利用模式图

1.3.3 废弃物循环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再使用使得废弃物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次利用,这是基于产品功能的循环,可在产品的持续使用中避免废弃物的产生。

废弃物循环设计模式图

 在废弃物利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通过回收物资的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然后是通过资源化回收废弃物,最后,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采用堆放、填埋等处理方式。

1.4 废弃物利用的意义

 把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缓解自然资源的减少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的矛盾。在营建过程中利用废弃物,可优化资源的供给结构,降低对各种不可再生天然资源的依存,为我国的物质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利用废弃物营建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废弃物价值的同时,还能美化城乡环境,为城乡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废弃物营建形式及相关案例分析

废弃物的营建形式多样,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介绍:

2.1 建筑废弃物

2.1.1 废弃物→建筑

●宁波历史博物馆

 建筑使用的是明清时烧制的砖块,最古老的一块来自唐朝,已历经1500年的风霜,外立面大部分使用了从周围拆迁工地上搜集而来的碎砖烂瓦。将碎砖烂瓦集中起来变废为宝的技术值得一提——瓦爿(pán),这种建造方法最初由当地农民发明,他们运用此法回收利用被台风摧毁的建筑废墟,但是这种技术只有当地工人知道如何操作,如果不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手艺将逐渐失传。

2.1.2 废弃物→道路桥梁

在拙政园、沧浪亭和留园的园区道路中就有很多利用碎砖块、碎瓦片和碎瓷片做铺装的例子。

2.1.3 废弃物→地形地貌

●青岛园博会百果山园区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园区拆迁产生的废砖块、水泥块、废石料、废木材、废玻璃等建筑废弃物改造原有地形, 建造了大量的竖向景观、景观型驳岸和挡土墙。

●杜伊斯堡 Emscher 公园

直接利用原有的大型废弃场所作为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地形地貌。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由于污染严重,该地区工厂于 1985 年废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具有工业美感的主体建筑物尽量保留,对较为零乱的设备进行了清理或者重新排列组合,在原有的工业设施基础上,营造了具有良好视觉的空间秩序,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

2.1.4 废弃物→园林覆盖物

废弃的砖块、石块、混凝土、砂砾等建筑废弃物均可经过处理后做为无机覆盖物使用。

在建筑和环境营建过程中,除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外,回收利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并将其用于建筑环境营建,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2 生产、生活废弃物

2.2.1 废弃物→建筑

●“集装箱”星巴克

 美国西雅图的这家星巴克门店由4个回收集装箱打造而成,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看到公司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决心和尝试。

2.2.2 废弃物→景观小品

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和改造后,形成具有观赏功能或兼具其它功能的小品。该种手法在营建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

2.2.3 废弃物→种植容器

●南京幕府山景观恢复工程

采用镀锌防腐蚀铅丝把 6 万多个旧轮胎固定在裸露的岩石壁上,编织成网状构造,网中填入土壤,再植入常春藤、凌霄、金银花等灌木,使石质疏松的山体植被较快恢复。

2.2.4 废弃物→植物

●杜伊斯堡 Emscher 公园

保留场地内的原有的植物,而非将原有的植物作为废弃物清除。设计过程中,为了突出生态原则,原有的工厂中的植被几乎全部保留,之后也没有进行刻意修剪,而是任其生长。

2.2.5 废弃物→水体景观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矿坑原址属百年人工采矿遗迹,设计师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矿坑花园突出修复式花园主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

3.杨陵美丽乡村建设中利用废弃物的营建设计

3.1 道路

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村内房屋建设及拆迁中产生的水泥块、废石料等建筑废弃物,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作为道路填充物进行铺设,形成与农村环境相和谐的道路。

道路建成图

3.2 官村景墙

收集村庄内闲置的旧砖、旧瓦等建筑材料,进行景墙的图案设计及填充,赋予景观墙层次分明的艺术感和时代记忆感,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景观。

官村景墙建成图

3.3 毕公城壕护坡

毕公城壕护坡大量使用了预制空心砖和废旧砖瓦等建筑废弃物,预制空心砖成为了护坡植物的种植容器,在空心砖内植入波斯菊、苜蓿等草本植物,形成了独特的村庄景观。

毕公城壕护坡建成图

3.4 村庄小品

在杨陵乡建工作坊活动中,志愿者将废旧轮胎进行改造设计,形成了村庄小品,美化了村庄街道环境。

村庄小品建成图

4.废弃物营建中的问题与建议

尽管废弃物在营建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范例,但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废弃物还存在诸多问题。

4.1 环保意识不强

人们对建筑垃圾资源化意识不强,对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和水平不高,绝大部分采用混合收集,加大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难度与成本。

4.2 处理技术有待规范

废弃物种类较多,来源多样,在污泥堆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重金属、废气等有毒性的物质,必须根据废弃物的种类和特性进行研发,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4.3 建筑垃圾资源化经济效益不高

废弃物的运输、翻新大都会增加能源消耗,而一些再生建材的生产比普通建材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各新农村建设点相对比较分散, 而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备昂贵,运输成本和基础投入大,因而使用废弃物工程营建的环境成本并不一定比使用新建材低。

4.4 缺少有效的管理政策

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收集售卖的市场前景虽大,但实际从业者较少,废弃物采购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以及售卖处。废品收购者通常扮演着拾荒员和采购员的双重身份。缺少成型的能够符合利用废弃物营建的设计管理体系和收纳建筑垃圾的企业。设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管理政策和对收纳建筑垃圾企业的扶持政策。

5.结语

垃圾实际上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还是“资源”在于看事物的角度,角度对了,建筑垃圾可以转化为资源;审美到了,垃圾也可以焕发新的生机。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大量建筑垃圾产生,如何处理、利用是摆在当前的棘手难题。通过将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并改造为农村景观的营建手法,使建筑废弃物的形式随其使用功能的更新而不断进化,从而变废为宝,使其成为承载社会价值、村庄记忆以及精神文化的载体。

利用建筑垃圾,就是贯彻生态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一方面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农村的质朴,让村民意识到乡土的、节俭的设计也可以是美的、实用的,从而潜移默化地转变村民的思想意识,让村民逐步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斗城乡规划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