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惠民惠农资金投入,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惠农资金的大量投入也给基层带来了资金监管的难度。县乡(镇)体制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职能作用,把党中央的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涉农资金政策贯彻落实现状
一是政策宣传深入不够。涉农资金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的相关政策也多,其主要投向农村、农民和涉农企业,农民和涉农企业作为涉农政策的主要受益人,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门、农民、涉农企业等受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工作布置过于简化,县、乡常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安排部署涉农补贴工作,涉农部门工作人员政策理解不透彻,农民和涉农企业不知情;农民居住分散,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补贴资金常由村干部代办、代签、代领现象时有发生;公示流于形式,公开不透明,公示内容不详细,农民对补贴的大项有所了解,细则不甚清楚;公示时间短,有的为了应付检查或做资料,这边公示,那边撕掉,脱离社会监督等现象。
二是政策落实问题不少。补贴救济类资金,不能完全做到应补尽补。由于涉农部门工作人员欠细致扎实,村组干部素质、精力等因素,导致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贫对象、粮食直补等项目录入的基础信息资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对象定位不准,造成少量该补的没补、该救济的没有得到救济,不该补的得到补偿,不能完全做到应补尽补。农机购置、家电下乡补贴项目,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民购买农机、家电,必须到指定商家,购买指定品牌,商家伺机加价坑农,农民自主购买意愿不强。另外,家电下乡补贴未直拨农户,导致商家得利,商家冒用套用农户信息骗取补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涉农保险,“上清下不清”。在新农合医保、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等保险类补贴方面,农民自主参保意识不强,而有些保险上级又要求下级必须完成参保任务,故有些村、组本着“上清下不清”的原则,由村组筹借资金垫付,这给基层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资金拨付季节性滞后,资金趴账严重。种植类补贴资金从着手准备到发放农户手中,需要经过各个环节,层层落实,有些种植补贴就错过了播种时间,未能及时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需要。工程类项目资金,从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拨款延迟,资金长时间趴窝,各环节缺乏具体的监管制度,没有起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政策执行成本较高。落实的惠农政策多、项目资金多、召开会议多,印制相关材料多,支出业务费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门和乡镇政府及基层组织的运行成本。上级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乡镇和部门经费支出压力大。没有工作经费,为部门、乡镇、村组干部不能很好地履责,提供了理由或借口,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补一发”,多头多次发放,造成了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二、对加强落实涉农资金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县、乡(镇)各涉农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工作。一是涉农部门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自身吃透涉农政策,做到宣传涉农政策原原本本的,贯彻执行不走样、不偏差。二是通过发放公开信宣传。每年印制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小册子”,安排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将《公开信》发放到户。三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惠农补贴资金划转到农户后,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开通“互联网+监督”拨款短信提醒功能及时向农户提供信息。同时,在县电视台黄金时间发布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公告,在政府网上进行刊登,通知农户到指定地点领取补贴资金。四是通过宣传栏宣传。在村务公开宣传栏上公布有关涉农资金政策、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内容,在主要路段、集市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来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五是发动乡、村干部进村入户通知,有些外出务工农民,要打电话或发短信的形式宣传告知到户。
二要加强责任落实。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县、乡全年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其它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明确乡(镇)与涉农单位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惠农项目从登记到核准,再到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和责任主体,都要明确化、具体化。严格落实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程有监管的工作局面。要成立了专门减轻农民负担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将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项目资金监管作为县、乡涉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签订责任书,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对工作不到位、执行政策不力、项目资金管理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加强公开公示。公开公示是确保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不走样的重要环节,各涉农部门要严格落实涉农政策公开制度。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进行公开公示,要做到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要公开及时,要做到资金分配后立即公开,要保证公开到村、到组,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与此同时,各相关监督部门也要全面掌握各类强农惠农资金的种类、数额和发放标准,核实各类资金的管理、发放和使用情况,做到“三公开二上墙”,即公开政策标准、公开举报电话、公开受理单位,各类资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在镇、村两级政务公开栏上墙。同时利用“三农”网,在网上开设涉农政策网络公示公开平台,让惠农政策资金在第一时间公开,第一时间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涉农资金拨付公开情况反馈联审机制,加强对反馈情况的核查、核审工作,对各类强农惠农资金实行阳光操作,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涉农资金管理部门人员和村组干部的廉洁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道德水准、抵制诱惑的能力。二是加强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提高经济待遇,提升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要把基层干部、农村财会人员的政策培训、业务培训工作抓好抓实,使他们懂政策,会操作,能很好了完成任务。四是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对涉农部门及基层机构组织负责人定期及离任实行财务审计,并把涉农资金管理工作设定量化,细化目标任务,年终考评,让群众参与评议、监督他们勤政廉政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五是进一步落实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乡村两级经费无来源,要按年度拨付涉农资金支出总额或服务对象人数比例适量安排工作经费,确保基层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不增加乡村两级负担,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顺利开展。
惠农政策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惠农政策贯彻落实事多面广,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民生乃国之根本,是干部就责无旁贷;各基层职能部门和每一位干部要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抓好惠民政策的宣传贯彻。
(作者单位:何好生,汝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周万生,汝城县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