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放生:学习贯彻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要抓住一个“新”字

[ 作者:刘放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01 录入:吴玲香 ]

十九大文件的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新”字。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有175个新字,他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一千多字的讲话中也有十多个新字,如“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目标”、“新任务”等。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各项具体政策,虽然其中没有新字,但都是根据新时代的总政策制定的,可谓“没有新字,但全是新意”。因此,抓住一个新字学习贯彻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就抓住了精神实质,抓住了根本。

要抓住一个新字来领会和贯彻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十九大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要达到的目标是再用3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农村与此前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农业农村,具有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在于,现代农业所需要的是农业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和农民职业化,而不是此前少了自己吃、多了拿来卖,农民生产什么、市民消费什么,也不是以产量为核心拼资源拼消耗。而且,目前正处于两种性质的农业农村的交汇点上,把握不好,定力不足,或起点太老旧,或摇摆不定,容易退回到交汇点之前,一切照旧,拖累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要切实抓住一个新字,领会好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作为新气象。

抓住“新”字学习贯彻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就要区分十九大前后政策的“同”与“不同”,从思想上切实转到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上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只有四百多个字,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与此前的政策有明显的不同,只有抓住不同点,才能真正体会到新政策的深刻含义,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比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此前的“同步发展”,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十八大党章要求“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十九大党章则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加“新型”这一定语,表明了质量性质上的新要求。而且,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比“同步发展”更加完整。“同步发展”是目标,“优先发展”是过程。因为,现代农业既需要工业化来提供包括种子、机械在内的大量工业品,又需要城市化吸引进城农民来提供规模化生产的土地和农产品市场。所以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一般要落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数十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如果按照四化同步发展,就会始终存在着时间上的等距离,也就不可能同步实现二0三五年、二0五0年的奋斗目标。因此,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就为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农业现代化已具备了人、地、钱等多方面“优先发展”的实力。只有这样来理解四化同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抓住“新”字学习贯彻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就要抓住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的新界定新定义,准确理解,全面实施。与以往比较,十九大报告对农业农村政策的界定更进一步清楚明了,指向明确,毫不含糊,操作性强。比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老话,但要“重”到什么程度,没有界定,十九大报告则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这就对“重中之重”作了明确的界定。“城乡一体”,也是老提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谁是“一体”,以城为体,还是以乡为体,是城市乡村化,还是乡村城市化,此前的政策性文本没有界定,其执行的结果不难体会。十九大文件则明确为“城乡融合发展”,这就是说,城和乡仍然是各自为体,两个不同的主体,各有区别,不是“一体”,而是“两体”,城就是城,乡就是乡。“融合”发展,就是各有特质,互相促进,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再比如,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其中的“长久不变”是指的承包制,还是指的承包期,一直没有界定,以至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政策设计者也语焉不详。十九大文件明确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毫不模糊,明白无误。再再比如,如何看待小农与现代农业,也是长期争论不休,十九大文件明确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这里,小农户是出发点,但不是目的,目的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规模农业,通过规模的扩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增加供给,增加积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眼于“现代农业”和“有机衔接”,而不是仅仅是站在小农户一边。可以说,如果始终维护现有的小农户,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农业。有的人往往拿日韩的小农户说事,日韩的小农户怎么也没有少到一家一户几亩甚至几分农田。在农业经济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三个悖论,即“大农好还是小农好”、“农地公好还是私好”、“农业收益是递增还是递减”,争论不休,没有结论,而且还会继续争论下去,永不停止,也永无结论。这种状况,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影响不少。十九大的农业农村政策,甩掉学术之争,走向实际,让事实说话,学术可以永远争论,但实践不能丝毫等待,这就显示出高度的务实精神及政策规划设计者与学者的区别。

抓住新字学习贯彻十九大农业农村政策,就要抓住新目标、新任务,制订出时间表和实施标准,风雨无阻,一以贯之。一往无前。这方面,沿海地区比内地无疑要醒得早、起身快、走在先。1990年代的江苏省苏南农村,抓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优势和乡镇企业吸引劳力的时机,加快农田整理,大搞农田“丰产方”,投资农业机械化,加快水利现代化①,实行农田专业化生产,及时开启了农业现代化工程。2010年,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并颁布《江苏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要求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十九大刚闭幕,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就在10月2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表示要“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苏等农业现代化先行省区的经验,对湖南等内地省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总之,要在今后三十五年左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工作,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为我们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只要我们抓住一个新字,认真领会,全面贯彻,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一定能够达到又一个光辉的顶点。

(作者系湖南衡阳县委宣传部退休公务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