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曾经的贫困村,塘约村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发展思路,切实抓牢“确权”这个根本,抓好“赋权”这个关键,抓实“易权”这个核心,同步推进农村产权“七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促小康的蝶变之路。2014年,改革正式拉开序幕,率先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地集体财产权“七权”进行确权登记,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优化配置。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塘约的实践,无疑为我国农村改革提供了生动的榜样。
“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尤其是在跨步迈进小康的进程中,农村如何赶得上全民致富的步伐,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更直接牵动着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塘约村的蝶变之路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特别是土地产权改革实践的缩影。塘约经验及时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党建促脱贫提供了一套成熟可借鉴的经验。
首先要对标看齐。塘约的选择,塘约的实践,塘约的经验,均源于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之路。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于供需平衡和新旧动能转换,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塘约从一个“空壳村”华丽转变为一个脱贫“样板村”,合理地利用了时间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从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到合股经营,群众脱贫致富。建立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相互信任,共推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农村土地怎么改都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想着人民,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开花结果。
其次要选好班子。村级党组织是处于最基层而又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直接主体。村级党组织的创新力、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村庄的规划与发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一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产生“虹吸效应”,影响到一个乡镇或周边一片区域的发展。塘约的蝶变,得力于村两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红九条”与“黑名单”式的村规民约很难建立起来,“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利益联结关系也很难发挥作用。夯实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理论教育,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使村级党组织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村社联建模式,增加农户和村集体资产性收益和财产性收入。比如选择思想开阔、善良正直、致富开拓能力强的村民担任村书记或村主任,这样,全力消除“空壳村”就有了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再次要落实政策。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和执行,不落实政策、不执行政策、不因地制宜用政策,农村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就失去了导向标。抓落实是政治、是能力、是作风。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充分利用好新形势下的扶贫政策,切实推进产业建设,深入推进塘约经验。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补足生态绿色农产品、优质品种、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全域旅游等短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动能,与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最后要敢于创新。创新在任何时候、任何时刻都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包括技术创新、方式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种叫革新,一种叫改良,创新的方式是多元的。对于农村改革而言,要立足于集体所有制,立足于农民利益、立足于长远发展。大力推进“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市场”是发展模式,更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的宗旨意识。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的新时期脱贫攻坚 “村庄变革之路”。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力量助力脱贫。加大三产融合发展力度,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乡镇建农业园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切实推进 “七权”同确,联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的资源活力,实现倍增效应。
(作者简介:文兵,1989年生,法学学士,工作单位: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曾在《中国民族报》《理论与当代》《贵州干部教育报》等发表数篇理论性文章。)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