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2月12日 新华网)
这一段时间里,供给侧改革概念风靡海内外,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似乎在接受上还是没有那种主动性。这种被动意识上的接受,让我们意识到,供给侧改革应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场全民性的运动。更何况,他能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由此,供给侧改革开始正式被提上了日程。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会议确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标示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有人疑问,这本就是政府改革的内容,改革的质量到底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多少实惠?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剖析。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速放缓,呈现了一种供需不均的情况,库存情况严重。看似是市场饱和的因素,实质上仍与当前市场经济调整缓慢、宏观调控力度和政策有关。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今年将“分城施策、分类调控”。要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实现公租房货币化,通过市场筹集房源,政府给予租金补贴;改进房地产调控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为了保障需求侧改革,国家发改委更是制定了1亿元非城镇人口落户城市的政策,真正解决这些新市民的城镇户口问题,同样,针对这一巨大群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动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同样,还将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有我们广为关注的医疗保障方面,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打破了城乡之间看病就医的差距,更是对于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做了重大的制度性承诺。
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部署,各地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把握节奏和力度,抓住关键点,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做文章,真正实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相信国内的内需增长力必定会日趋成熟,居民消费也会趋向理性,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也会逐渐形成。
(作者地址:河北省临西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