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陈晓华:建设美丽乡村关键要绿色发展

[ 作者:陈晓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1 录入:王惠敏 ]

    12月9日,2017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发展大会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举行。作为特邀嘉宾,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在专题会议上进行主题演讲。

  陈晓华说,海南省将生态文明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部分,更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很多经验和做法需要系统地总结。他以“推动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同与会嘉宾分享感受。

  陈晓华指出,当前,农业绿色发展重要而紧迫。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农业的绿色发展是满足消费升级的一个必然选择。今天随着消费的升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满足人们要求的就是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这是当前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如果还是把目标定在数量上,那么就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要探讨对有限资源的保护和防止环境的破坏。”陈晓华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是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增绿。这个绿实际上讲的是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去到村里去,特别到搞养殖的村,还没进村就臭气熏天,把水也污染了,空气也污染了,搞不好还要把土壤给污染。这个方法必须改变,要统筹考虑农业的生产、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态。

  陈晓华认为,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如果不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的措施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走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发展就难以为继。同时,农业的绿色发展是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融合的一个必然选择。要先从生产入手,通过绿色生产来创造绿色生活,保护好绿色的生态。

  陈晓华强调,推动绿色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绿色发展是一个理念、一个方式、一个过程,没有一整套的体制和机制支撑很难推进,因此,要建立起五个方面的机制。第一要建立起政策的激励机制。第二要建立法律的约束机制;第三要建立市场的选择机制;第四建立主体的带动机制。第五是建立科技支撑体制。

    发言全文: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到海南参加这次美丽乡村发展大会,首先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长期以来,海南省把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一环,更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果,有很多经验和做法确实值得系统的总结。

  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的部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美不起来,中国也难美起来。

  所以,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就是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所以,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实施好乡村振兴的战略,就是要实现“五句话”的总要求。五句话中,首要的是要产业振兴,如果没有兴旺的产业,乡村美丽就很难有基础和前景。所以,要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和乡村振兴的要求,来规划、推动我们的乡村产业的发展。今天看来,乡村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绿色发展,海南大家都觉得美,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绿色和特色。所以,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就“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为题谈一下感受,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总书记讲了,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农业的绿色发展是落实新的发展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我们这些年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要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发展和整个形势发展的要求,与老百姓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抓紧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已成为农业农村工作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们要看到,农业绿色发展是满足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生产发展的最终动力在于消费,所以农业的发展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导向。我们过去在解决吃得饱问题的时候,发展更多的是靠资源条件。但是,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多的是要以消费为导向,有了消费,有了市场,实际上生产能力是可以很快形成。长期以来,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饱问题,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代社会发展以后,消费升级以后,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农业发展以绿色、优质农产品为主攻方向。所以,现在讲农业发展,首要的是提供优质绿色的农产品,量的问题可以说基本解决了。现在要下决心解决质的问题,所以,这是很大的一个观念转变。

  要看到,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年,我们在推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农业的资源是比较短缺的,无论是耕地也好,水资源也好,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而另一方面,我们对有限资源的保护、防止环境破坏和污染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做得还不够。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的措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发展就难以为继,不可能再靠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来搞农业发展。

  还要看到,农业绿色发展是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融合的必然选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增绿。这个增绿讲的就是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去我们到村里去,特别是到搞养殖的村,空气变脏了,水被污染了,老百姓很有意见。一个村的旁边养了一大群猪,几家富起来,但是多数老百姓忍受不了。所以,这些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是非常优秀的,讲究天人合一、休养生息、种养循环、精耕细作,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这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精髓,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借鉴和挖掘这方面的宝贵经验。从生产入手,通过绿色生产来创造绿色生活,保护好绿色的生态,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我们发展很大的问题是变观念,以绿色为导向。

  第二,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发展是一个潮流,咱们讲的绿色也好、无公害也好、有机也好,到了发达国家,总的趋势是沿着绿色发展这条道路走。所以,也是现代农业的鲜明标志。今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专门性政策文件,提出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

  按照中央的要求,农业部2015年就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一控”,是要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今后节水农业大有希望,大有前途,过去靠大水漫灌是行不通了,特别是下一步水权制度改革以后,用不起水了,所以必须把用水量控制下来。“两减”,一减是减少化肥施用量,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动,使化肥用量减下来,减少面源污染。首先从我们的蔬菜水果茶叶开始,蔬菜、水果、茶叶用有机肥品质会提高,价格也会提高,农民有积极性。所以,现在很多省的化肥用量已经在下降。第二减就是农药的用量,最近部里又公布了禁止一批高毒农药,从去年开始,全国农药的使用量已经是负增长,今后还得减少。海南是南菜北运的基地,用药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三基本”,是针对畜禽粪污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这三点的任务非常重,大家都知道,现在农业上的环保压力,第一个就是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南方一些水网地区要根据肥料的消纳能力来确定养殖量,这是非常难的。再一个就是秸秆焚烧,这在北方地区是个突出问题,但是也要下决心解决。现在看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按照目标做,我们的生产方式就会变得清洁绿色。第一是观念转变,第二是生产是要转变。

  第三,要创建绿色产品品牌。

  因为农业的生产者主要是农民,绿色生产不能做到优质优价,你不能创出品牌,不能实现价值,老百姓就没有收入。世界上主要农业大国、农业强国几乎都是农业品牌大国、农业品牌强国。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农产品区域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具有打造绿色优质农业品牌的天然条件,海南就很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些年,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培育,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公共品牌,提高了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但是,我们要看到,农业品牌关键是要靠企业来创立,商品的品牌不是靠政府评定,要靠市场的选择,要靠企业创建。所以,我们要把注意力引导到加强质量管理,按照标准化生产,让市场说话,所以农业品牌的创建,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本质不要忘了,不是谁给你命名了一个叫什么,而是关键是自己做得怎么样,要把企业的注意力、农民的注意力引导到按标准化生产,守住质量安全的底线,不要把牌子砸了,这点非常重要,不要搞得热热闹闹的,最后不是那么回事。

  第四,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农业的底色和本色就是绿色。

  这些年我们为了加强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了轮作休耕制度、退耕还林还草制度、渔业资源养护等制度。这些措施对于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5年开始,国家新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顺利,取得了实效;同时,实行的渔船“双控”,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以及伏季休渔三大制度,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为海洋生物资源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些制度措施只要能够落到实处,农业的生态环境就会一天一天的改善。

  第五,要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有一套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认为,要建立起政策的激励机制。水、耕地、草原等等,现在看来效果最好的是草原生态保护,为什么草原保护很有成效?根本是建立了一种奖励机制,每年国家拿一百多亿元推动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水资源养护、耕地资源养护没有一套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政策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多探索多研究,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的改革和完善的基本方向,不是为了刺激增加产量,今后的方向是要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有利于环境生态的保护。所以,现在如果动脑筋还是想要增产没门,把脑筋放在把资源养护好、节约集约,这可能有点希望。

  第二要建立法律的约束机制。没有制度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就很难办成。现在首先的是规模养殖场的环评,这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南方水网地区,你经不过环评,你的猪场无法开张,在农业行业领域今后环境的保护是一道门槛,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

  第三要建立市场的选择机制。也就是说,要通过绿色的发展,能够优质优价,才能够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现在我们也很困惑,搞绿色生产光靠留在家里的老人恐怕也很难了,我在想,为什么秸秆焚烧那么厉害,老百姓就是图方便嘛,他就是不愿意费力气把它处理了,就一把火烧了。所以,现在在农村里的农民,农产品价格卖不出,有些事他就怕麻烦,如果挣不到钱,又让他费力费时,他就不愿意干。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的经营主体来带动他,通过新的经营主体的带动来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首先应该从我们的各种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始,从新的经营主体开始,从规模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开始。

  第四要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我想要解决农产品数量的问题要靠科技,解决农业质量、解决农业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样要靠科技。首先,我们的科技导向,我们科技的评价体系就要做调整,过去我们的评价体系是增产,现在不行了,现在评价品种好和坏,恐怕不仅看增长,还要看品质,看节水节肥的能力,只有改变这种导向,才能真正使科技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农业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希望这样一些活动,包括我们的大会,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体会和感受,共同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美丽乡村发展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作者系农业部原副部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网、南海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