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图1)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上的讲话

黄建国

2012825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齐聚在这历史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浓郁的工业新城株洲,隆重举行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在此,我代表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组委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此次论坛大力支持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湘三农论坛”是国内大型的三农学术研讨会,自2008年以来每年举行一届,已经分别在湖南长沙、常德、邵阳和衡阳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今年是第五届。五年来,论坛围绕“用基层视角反映真实问题,用专家智慧解读三农难点,用决策声音描绘政策走向,用民众呼声促进科学发展”的宗旨,着力打造三农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经验推介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三农的理论繁荣与实践发展作出了贡献,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在株洲举行,株洲既是我国农耕文化发祥地,又是红色文化的荟萃地,还是工业文明的现代新城;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而,本届论坛的意义更为特殊。本届论坛得到了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相信,在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农业科技与农村发展”。这一主题紧扣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合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价值和深远现实意义的议题。

首先,农业科技是推进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回顾农业的演进脉络,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化过程中,农业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变化,与各阶段的农业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不同的农业技术形态形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业,农业技术的每一次飞跃,推动了农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致性,让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规律中认识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农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工业化农业阶段,表现出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特征,属“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型的“高碳农业”。曾经有人讲,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借助土地,把石油转化为粮食。而如今,低碳农业正逐步兴起,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正向可持续发展、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农业迈进。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农业科技贡献超过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国内来看,在农业增产诸因素中,包括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植保技术、低产土壤改良技术等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最大。因此,促进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科技创新,只有顺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使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持久动力,才能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其次,全球农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农业科技的竞争。当今世界,生物组学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农业科技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世界各国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欧美等农业科技强国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农业生产工具的自动化程度,优化了粮食的品种与结构,增强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掌握着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专利权,在农业知识产权上占有支配地位,不仅可以使得科技水平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被迫退出国内农产品市场,还可以凭借技术和一些其他的技术指标,把发展中国家和其他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挤出竞争市场,从而强化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有关资料显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80%的大豆依赖进口。除水稻外,我国花卉、蔬菜、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领域的农业技术,很少有突破性进展,而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育种研发的重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加强基础研究,着力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方面实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同时,还应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推广力度。只有不断突破农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引导中国传统农业的更新换代,推动新一轮农业革命,使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农业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才能提高中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决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如何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可持续发展型转变的必要条件。按照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去理解,为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其核心就是改变现有的技术状况,通过注入农业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促使农业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农业科技创新事关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这种转变的成败。但是,农业发展方式也决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从增加产量为主的生产主导型,向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主导型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树立以人为本和人类、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变“粗放”为“精准”,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能农业;以绿色农业为主向,建立配套完善的技术、服务、市场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凸显了中央对于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发展方式的正确判断,也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强化科技支撑。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推动力,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目标出发,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综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作为农业大省,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湖南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束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迈出了湖南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建设创新型湖南过程中,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科研与推广体系不断健全,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优势杂交利用、品种选育等领域的研究长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2011年,湖南省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70%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796.2万亩,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片亩产926公斤,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488.5亿斤增加到2011年的600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八连增”。农民收入快速增加,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7元,同比增长16.8%。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建设、清洁能源等大力推进,民生呈现新气象。

湖南农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地方农业从业者呈现“高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特征,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日益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约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绝对差距则从2006年的7115元持续拉大到2011年的12277元。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质量下降,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呈较明显的递减趋势,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均1.65亩降至为目前的0.85亩;农业灌溉用水达到188.5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8.2%,水资源严重浪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4.4%;水土流失日渐加重,年均水土流失面积达4.04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因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投入品和规模化养殖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渐突出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比上海、天津、江苏等发达地方低5-10个百分点。在全球粮价变动、能源价格变化、欧美债务危机、极端性气候频发等大背景下,如何突破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如何解决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农业科技与农村发展已成为湖南现代农业建设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最向往的印象,但如今,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重灾区,“一条街道两排房,前后都是垃圾场”,“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情形比比皆是。农村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严重污染的严峻现实,决定了湖南进入了依托现代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状况下,抓住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等重大政策机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以新型农民培育实现内生增长,以科技支撑体系完成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既是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最关键、最基本的出路和措施,也是湖南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的必然趋势,更是加快形成湖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客观要求。唯其如此,各级政府“让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的承诺才能真正成为现实而避免沦为空谈。

本届论坛对“农业科技与农村发展”展开研究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希望与会代表在论坛上能畅所欲言,通过务实、高效、深入、坦诚的交流,为三农发展献计献策;相信本届论坛的举办,一定能够为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一定会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卢梭说过:“农业是人类的第一职业,最有价值,最有用,也最高贵。”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更是一个伟大的产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前沿趋势,紧跟世界前沿步伐。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影响着中国,更影响着世界。三农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三农事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思广益,凝智聚力,共同为三农事业献计出力,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在株洲隆重举行
黄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张红宇: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
温铁军:现代化危机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李周: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高峰论坛实况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分论坛一实况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分论坛二实况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分论坛三实况
湖南卫视播报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实况
关于表彰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获奖论文的决定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优秀论文名单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三农读物邮购目录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招聘学术助理
中国乡村发现建立个人文集、征求个人信息启事
《中国乡村发现》向社会各界征求评语
名家评《中国乡村发现》
中国乡村发现网征稿启事
中国乡村发现》征稿征订启事
《休闲农业》征稿
《中国乡村发现》荣获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奖
 《中国乡村发现》诚邀合作公告

历届论坛链接:
第四届湖湘三农论坛在衡阳隆重举行
湖南卫视播报湖湘三农论坛衡阳开讲实况
视频:第四届湖湘三农论坛在衡开幕
视频: 衡阳电视台:第四届湖湘三农论坛在衡阳开幕
第四届湖湘三农论坛衡阳开幕_在线视频观看

第四届湖湘三农论坛综述
《湖湘三农论坛2011·衡阳》
第三届湖湘三农论坛在邵阳隆重举行
 第三届湖湘三农论坛综述
 湖南卫视:第三届湖湘三农论坛在邵阳市举行
 《湖湘三农论坛2010邵阳》
 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在常德隆重举行
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综述
《湖湘三农论坛2009常德》
中国第四届社科农经大会暨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胜利召开
首届“湖湘三农论坛”综述
《湖湘三农论坛2008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