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上午,陈文胜研究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就金融危机下湖南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如何看待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提问时,他认为,湖南籍1200万农民工创造的大量财富都留在了劳务输入地,但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财富的创造者没有归属地,他们既不在户籍所在地,也没有被当作当地人对待。经济繁荣时候,吸收农民工推动发展;一旦经济危机发生时候,就裁员,把危机转嫁给经济欠发达省份,这不是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配套措施,完善农民工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农民工流入就业所在地,达到3个月,就应给予其养老保险、户籍等;而土地交给村委员会集中发包,将土地和社保连在一起。总而言之,重要的是给他一个身份。劳务输入地应该把流入农民工当做一个公民来对待,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要素。
在回答应对每月都在递增的回流农民工的相关措施的提问时,他说,只是一味将就业压力转嫁给劳务输出地,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技术性的措施。如,允许农民工到户籍所在地信访部门跨省提出劳务诉求,来化解矛盾。劳务输入地GDP应按就业人数来计算,拿出一部分财政投入农民工,为其服务。
在回答如何看待把企业放在第一位,保企业促进就业的提问时,他表示,保企业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有保住企业、发展企业,才能促进就业。我们既要给企业支持,同时也给企业责任。这时候,企业的公共责任就体现出来了。
此外,陈文胜研究员还就强农惠农政策与粮食安全、农民工就业与城乡一体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