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3年来,这一重大决策推进情况如何?日前,我们采访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
“提出发展精细农业重大理念,这在全国是首次,是省委深刻把握省情、农情和市场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袁延文称,湖南人多地少,发展精细农业,既是自身条件决定的,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湖南是农业大省,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突出。面对农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的消费趋势,只有走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我们下足‘精细’功夫,每年整合投入近30亿元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农业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盘点精细农业发展情况,袁延文细数了四个重要变化。一是产业布局更有特色。推进“一县一特”“一特一片”,精细布局了“四带八片五十六基地”特色产业,省里重点打造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油料、水产、水果、中药材、南竹等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二是品牌导向更加鲜明。打造了“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湖南茶油”“湖南菜籽油”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各地打造特色区域品牌。今年评选了“湘江源蔬菜”等4个片区品牌和20个特色品牌。强化品牌质量监管,在全国率先推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3755个名特优品牌农产品入驻“身份证”管理平台。三是三产融合更加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由2016年的1.35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65万亿元,增长了22%,成为全省三大万亿产业之一,跻身全国七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等三产融合载体蓬勃兴起。四是产销对接更加紧密。每年组织品牌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在长沙举办中部农博会,赴北京、深圳和香港、澳门等地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入推进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建设,全省农产品出口由2016年的6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85.9亿元,增长25%,“湘味”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发展精细农业需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袁延文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坚定不移走精细化特色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农业农村治理能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