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农业绿色产品消费具有巨大的城乡消费需求,我国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农业绿色产品供给不足,绿色产品消费中高端及以上的商品消费金额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不高。原创、智能、绿色、精致、全球化、体验将是未来品质消费的六大趋势。其中绿色消费崛起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因此绿色产品要靠绿色生产。
当前我国农业产品养殖、生产、销售,以及生活方式上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化。既要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更要提高质量和安全。特别是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安全和质量,严格控制有害的农药化肥的生产激素的大量使用。2013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远高于世界水平。农药用量偏大。占世界用量的1/7,截至2014年,我国大规模使用农药已经有20多年,蔬菜农药残留部分地区超标比例为80%。1000多种农药,却只有20多种害虫。我国每年农药用量337万吨,分摊到13亿人身上,就是每人5斤。在2006—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约75.5%的事件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引发的事件最多,占总数的34.36%。
生产大量的绿色农产品意义重大。从环境因素来看,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准生产农产品,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消除有毒物质,改善农村环境。从产品质量来看,优质农业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带来很强的品牌效应,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营销、提高经营主体营利能力,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生产农业绿色产品,满足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联姻”配套,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创建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加强耕地保护,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二是坚持标准化生产。引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农资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储存等标准化种养管理办法和生产流程,推广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做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积极推广科技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粮改饲”、稻渔共生、循环农业、林下经济等综合种养模式。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上规模、扩产量、成批量。
四是加快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对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企业加以财政支持和资金奖励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生产绿色产品的竞争优势。
五是加快构建优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农产品市场治理力度,促进农产品市场走向成熟,让绿色放心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培育壮大农业发展新动能。
(作者简介:傅光明,省财政厅,省作协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省财税审诗词分会副会长;付博文,供职湖北麻城市人大常委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